影/大里頭汴坑溪魚羣暴斃 民代疑工廠偷排 環保局:水中溶氧不足

臺中市大里區位在十九甲派出所前的頭汴坑溪,這兩天又出現大量魚羣暴斃。圖/江和樹提供

臺中市大里區位在十九甲派出所前的頭汴坑溪,這兩天又出現大量魚羣暴斃,市議員江和樹上午質疑是大里工業有污染源尚未被查獲。但環保局瞭解後,認爲這是天候、氣溫以及當地布袋蓮生長太多,導致最終溶氧量不足所致。

至於江和樹說,一月時曾採檢到水中含有氰化物,但至今找不到污染源。環保局稽查大隊長羅文龍說,確曾檢出氰化物,環保局已鎖定幾家表面處理工廠監測,但至今尚未發現有排放污染物。而今天經採檢,並未查獲重金屬和氰化物,重金屬也不會導致魚類死亡。

江和樹說,環保局經常把魚羣暴斃解釋爲氣候和溫度變化,但是長長的頭汴坑溪,別段的魚不會暴斃,別條溪同樣氣候也沒有死,但一經過大里工業區就大量死亡,而且都是在假日過後發生,就不得不讓人懷疑是否有工廠趁假日時偷排未經處理的廢水。

他說,魚死了上萬只,除了污染水源,不利於下游農作灌溉,臭味還隨着南風飄進附近社區,民衆都能聞到,請第三河川局加速處理。

羅文龍說,環保局在該處裝有監測裝備,一般水中溶氧量3以下魚類即無法生存,當地23日尚無魚死亡,但昨天氣溫由24度驟升至30度,加上又逢枯水期,以及當地布袋蓮生長多,水中溶氧量降至1以下,導致魚羣死亡。

另外,魚屍幾乎腐爛,研判死亡時間多時,可能是先卡在支流佈袋蓮中,近日才順流而下淤積於立仁橋下。以及大批魚的死狀都是張大了嘴,也可證實水中溶氧太低,魚無法存活。

臺中市環保局說,魚羣死亡和當地布袋蓮多有關。圖/環保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