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對抗洋垃圾 環保署最快10月管制廢塑膠、廢紙進口

環保署副署長張子敬說,基於保護國內產業環境,因此修正「屬產業用料需求之事業廢棄物」相關規定。(圖/記者許展溢攝)

記者許展溢/臺北報導

大陸去年底實施「禁廢令」後,導致今年上半年廢塑膠進口至國內的進口量較同期增加2.5倍,同時影響國內回收廢塑膠及廢紙價格,因此環保署今(13日)預告,將修正「屬產業用料需求之事業廢棄物」,要限制進口者的條件及廢紙、廢塑膠的種類預計最快今年10月正式實施。

環保署廢管處長賴瑩瑩表示,原屬產業用料的廢塑膠及廢紙,進口原「無需申請」廢棄物輸入許可,但因廢塑膠及廢紙爲國內製造業所需原料,可替代部分原生料使用,在大陸自去年底實施「禁廢令」後,去年1月起廢塑膠進口量就開始逐漸增加,今年上半年進口量,未經分揀的廢紙等4類24種固體廢棄物,更是較去年同期增加2.5倍。

▲環保署廢管處長賴瑩瑩表示,今年上半年進口量,未經分揀的廢紙等4類24種固體廢棄物,較去年同期增加2.5倍。(圖/記者許展溢攝)

賴瑩瑩說,過去一年進口的廢塑膠平均約有20萬噸,但今年開始增加了2點多倍,預估這樣下去,今年將增加到50萬噸。廢紙部分則是從原本每月進口約5、6萬噸,現在增加到每月約10萬噸。

賴瑩瑩說,大陸實施禁廢令後,貿易商工廠開始從日本美國英國菲律賓墨西哥德國等進口廢塑膠,主要是回收變成再生料,這些廢料有些是瓶罐類,需要先清洗、分揀後才能回收利用,如做成足球衣等。但修正後未來就只能透過合法的工廠進口,不能由貿易商進口。另外,經訪查也發現,以廢塑膠爲例,價格原本就不高,紙類則因爲進口量增加,造成國內回收價格從每公斤4元降成每公斤2元。

▲環保署爲降低環境負荷,預告將調整廢塑膠及廢紙輸入相關要件規範其進口的條件限制及品質管控。(圖/記者許展溢攝)

環保署副署長張子敬表示,基於保護國內產業,也兼顧產業需求,且不要造成環境負荷,因此修正「屬產業用料需求之事業廢棄物」相關規定。賴瑩瑩說,也希望此規定修正後,能不干擾市場

環保署預告規範包括,熱塑型廢塑膠的來源須爲製造塑膠製程產生下腳料或不良品,且不含醫療廢棄物。在品質控管部分,則僅「限單一材質」或「單一型態」的塑膠。廢紙部分,僅限回收的未漂白牛皮紙紙板瓦楞紙或紙板,且不得夾雜非紙材質。且兩者的進口者身分須爲依法辦理工廠登記或符合免辦理登記的工廠輸入、使用。

張子敬表示,此修法最主要是「優先使用國內自己回收的料,不要因爲國外進口而來造成回收市場的衝擊」,也希望可以提高進口量的品質,無論是廢塑膠或廢紙都能做高級加工,讓有需要的產業能進來,對國內的生產則能有效回收運用,不要有排擠的情況產生。

▲環保署預告規範,其中在品質控管部分,則僅「限單一材質」或「單一型態」的塑膠。(圖/記者許展溢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