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高管:中國公司目前沒有實質威脅,競爭上我們不會客氣

(原標題:英特爾高管:中國公司目前沒有實質威脅,競爭上我們不會客氣)

【文/觀察者網 呂棟】

“現在還沒有,但是我相信中國這些願意和英特爾競爭的公司,如果願意深深紮下根去,紮紮實實地把自己的設計做好,在未來一定會有競爭力的。”

3月4日,在被問及中國本土公司是否已對英特爾造成實質威脅時,英特爾高級副總裁、中國區董事長王銳在英特爾和鳳凰網《封面》共同呈現的節目中表示。

王銳在節目中坦言,她非常希望中國本土能出現和英特爾同臺競爭的公司,但英特爾也不會客氣,也會施展力量去公平地競爭。

視頻截圖

作爲一家世界知名的半導體公司,英特爾是芯片領域的先行者,憑藉集設計、製造、封測、銷售於一體的垂直整合製造模式(IDM),該公司築起了深厚的護城河,中央處理器(CPU)是英特爾的代表性產品,該公司在此領域擁有強勢地位。

然而,隨着美國不斷加強對中國科技領域的圍堵,國內消費者對國產CPU的呼聲日漸強烈。當被問及中國本土公司何時能在芯片或核心產品領域對英特爾形成強競爭關係時,王銳表示,3年、5年或10年都有可能。她認爲,在未來的3-5年,中國本土企業誰能成爲英特爾強勁的競爭對手,趨勢應該會逐漸清晰。

目前,國產CPU大致可分爲三條路線:採用X86內核授權模式的上海兆芯和海光信息;採用ARM指令集授權、自主設計CPU核心的華爲鯤鵬和天津飛騰;指令集系統和IP內核全部自研的龍芯和申威。這三條路線,自主可控程度呈現由低到高的態勢,但生態成熟度剛好相反。

在國產CPU前進的道路上,生態構建其實比技術本身更難。也正因此,政務及重點行業目前被國產CPU視爲核心市場,這一市場對安全和定製化要求較高,但對產業生態要求相對較低;企業級市場被國產CPU視爲增量市場,這一市場對產業生態要求高於政務但低於消費級市場;而消費級市場被國產CPU視爲需要長期突破的目標市場,這一市場對產業生態要求最高,對性價比較爲敏感,迭代週期短。

王銳也再次解釋了生態的重要性。“只有打通生態的公司,才能生存下來,”她坦言,“英特爾這麼多年爲什麼難以被取代,就在我們做老大(指製程被臺積電超越)的時候,也不止是一顆芯片,大家一直說Wintel(英特爾+微軟),一起去打通這個生態,在我們X86的基礎架構上,有多少的軟件是開源、開放的,是生態一起去做的,所以它才這麼難以替代。”

從1985年在北京民族飯店設立辦事處到現在,英特爾中國業務已有37年的歷史。2021年9月,英特爾宣佈中國區組織架構全新升級,王銳晉升爲英特爾公司高級副總裁、出任英特爾中國區董事長,全權領導英特爾中國區的所有業務和團隊。

彼時英特爾表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對英特爾來說至關重要,中國已成爲英特爾重要的製造和研發中心之一。面向未來,英特爾公司CEO帕特·基辛格對中國區寄予厚望:服務中國,驅動發展。

從財務數據上看,中國市場對英特爾的重要性更爲直觀。今年1月27日發佈的財報顯示,中國大陸市場爲英特爾貢獻營收211.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35.8億元),佔總營收的比重爲26.8%。由此,中國已連續第7年成爲英特爾最大營收來源地。對比來看,英特爾在主場美國的營收才僅爲141.1億美元。

王銳也在本次節目中再次表達了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她坦言,英特爾來中國的37年,見證了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蛻變。“最大的變化,就是中國的客戶從仰望世界、非常崇拜西方的高科技公司,跟着國外去學解決方案或商業模式,到最近幾年,中國公司的商業模式或創新,已經逐漸領先或找不到更好的頭雁了。”

王銳表示,英特爾必須爲中國客戶定製解決方案,“而不是就把國際上的東西搬到中國來賣一賣了事。”她同時提到英特爾去年的組織架構升級,“原來是Intel in China(英特爾在中國),是一個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分公司,現在是Intel with China(英特爾與中國共同成長)”。

“我們真的不是到這裡就是硬賣貨的。比如說像快手或字節跳動這樣的客戶,他們不是在中國複製一個西方社會的模式,而是重新創造一種商業模式,當他變成領先客戶的時候,他們的需求就不再是谷歌需求的複製品。”王銳坦言,她希望中國大陸市場在英特爾的營收佔比能提高至40%。

作爲一個有能力生產關鍵高科技產品的公司,中國消費者對英特爾的情緒是複雜的。就在2021年底,英特爾剛剛在中國遭遇一場輿論危機,該公司在給供應商的一封信中要求,不使用任何來自新疆地區的勞工、採購產品或服務。隨後,中國網友對該公司的聲討鋪天蓋地。最終在不久後,英特爾悄悄刪除相關內容。

“對於一個跨國公司來說,在中國發展是有挑戰的。因爲西方社會和中國社會整個體制不一樣,在西方社會行得通的東西到中國不一定行得通。所以跨國企業要發展,就一定要懂中國。第一要帶來先進的技術,第二要懂這些東西在中國怎麼落地和實現。”王銳坦言,如果一個公司接近30%的營收在中國,那麼從生存的角度,也必須不斷向中國投入。

中國大陸市場之外,王銳也談到英特爾的全球競爭。她表示,英特爾競爭對手其實有很多,GPU上英偉達是領先的;製程方面臺積電是領先的,在架構方面有ARM跟英特爾競爭,在設計方面有蘋果。

“在過去的這幾年裡,我們的製程落後於臺積電了,這個我們也承認。我們曾經是獨一無二的,現在他們的確比我們領先。但是我們發現,當你領先的時候,坑都得自己去埋,而不是有人可以幫你開路的。我們相信英特爾這麼多年的底蘊,是可以追回來的。”王銳表示,很難有公司能全面和英特爾競爭,但是在具體的每一項業務上,都有公司比英特爾跑的更快。

從王銳的話裡行間,很容易看出她對英特爾技術的自豪。“如今不論是電腦還是數據中心,如果把英特爾的技術撤掉,這個世界是黑的,是沒有計算力的,騰訊阿里等企業的背後,他們的數據中心都是由英特爾驅動的。”王銳坦言,從英特爾的角度來說,真正希望科技是沒有邊界的。

但事與願違,在美國政府治下,科技很難與政治脫鉤。在近期美國政府發起對俄羅斯制裁後,英特爾、AMD、蘋果、甲骨文、谷歌、亞馬遜、微軟等美國科技巨頭,均加入對俄製裁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