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人均創市值高達1億美元!全球最小超級公司有何秘訣|科技心語

本月初,當英偉達創始人CEO黃仁勳自信地拿着塑料啤酒杯走向Computex舞臺時,他向觀衆喊話:“誰創造了世界上最棒的GPU?”觀衆們齊聲回答道:“英偉達!”

爲了迎接英偉達的這一天,黃仁勳等待了30年。因爲曾經經歷過苦難的磨礪,他才更享受如今這種萬衆矚目的優越感。

目前,黃仁勳以超過1060億美元的淨資產超越邁克爾·戴爾,升至全球富豪榜排名第13位。黃仁勳也是22位創立了財富500強公司的CEO之一。

上週,英偉達市值突破3萬億美元,超過蘋果公司成爲美股市值第二大企業。值得注意的是,英偉達員工人數僅不到3萬人,這意味着每個員工平均創造的價值超過1億美元。

相比之下,目前美股市值排名第一的公司微軟擁有超過22萬員工,蘋果公司擁有超過16萬員工,微軟和蘋果每位員工創造的市值分別爲1900萬美元和1400萬美元,遠不如英偉達1億美元的人均市值。

用黃仁勳的話來說,英偉達是“世界上最小的超級公司”。黃仁勳就像是這家芯片巨頭的“拿破崙”,他的企業管理理念也是帶領公司飛速崛起的關鍵。

第一財經記者在參觀英偉達總部大樓時發現,在這家公司四層樓高的建築內部幾乎看不到電梯,黃仁勳要求儘量少裝電梯,因爲他討厭等待。

英偉達的組織架構和企業文化也正如建築的風格那樣,它的結構像神經網絡,而不是金字塔。透明度和速度永遠置於優先地位,這使得企業內部推動任何事情都能高效且目的性明確。

很多人將生成式AI視爲推動英偉達市值暴增的主要驅動力,認爲英偉達乘上了AI的東風,但他們更需要看到,英偉達的成功是基於數十年前獨特的戰略佈局,這些戰略在幾十年前根本無法被人理解,但今天,已經構成了該公司嚴密的“護城河”,成爲科技巨頭們紛紛效仿的模式。

例如,黃仁勳早在2006年就在英偉達內部開始部署開發軟件生態系統平臺CUDA,這一超具前瞻性的戰略部署幫助英偉達將其GPU使用範圍擴大到遊戲之外。

當進入生成式AI時代,CUDA軟件作爲向開發人員提供在英偉達芯片上運行人工智能程序的工具,已經成爲英偉達企業戰略重要的組成部分。英偉達允許開發者在已安裝CUDA GPU的系統中創建和部署生成式AI助手。

如果說CUDA的好處在很多年前就已經顯現,那麼英偉達的另一個“護城河”,則是它獨有的計算網絡連接技術NVLink。英偉達早在十年前就在GTC 2014大會上推出全球首例高速GPU互聯技術NV Link 1.0,爲百億億次級計算鋪平了道路。今年,該技術已經發展到第五代。

巨頭們直到近期才意識到英偉達的網絡連接技術發展過於強大,已經不是任何一家企業能夠超越的,需要藉助聯盟的力量。

上個月底,包括谷歌、Meta、微軟、AMD、英特爾、博通、思科、惠普(HPE)在內的科技巨頭宣佈,成立了Ultra Accelerator Link“超級加速鏈路”的聯盟(UALink),建立人工智能數據中心GPU網絡通信行業開放標準,目標就是挑戰英偉達在市場上的主導地位。

可以說,英偉達圍繞超級計算能力已經構建起一座難以攻破的堡壘,現在公司正在發展成爲巨大的“AI工廠”,爲人工智能充實“彈藥”。

黃仁勳在去年的一場播客中表示:“創建一家公司,創建英偉達,比我們任何人想象的都要難一百萬倍。如果我們意識到痛苦和磨難,意識到你將感受到的脆弱,意識到你將要忍受的挑戰,意識到你將要經歷的尷尬和羞愧,意識到所有出錯的事情,我想沒人會再創辦公司了。”

掌舵英偉達30多年,黃仁勳一直身處技術發佈的第一線。他從未談及繼任者,也從未停止過奔跑的步伐——英偉達的產品發佈時間表仍在加快,最近公司發佈了未來兩年的AI芯片發展路線圖,將芯片迭代週期縮短至一年更新一次。屆時,黃仁勳又將成爲站在舞臺中央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