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創新、創意讓冰雪運動熱起來

中國科學技術館裡,一羣孩子在爲冰陀螺的旋轉之力爭論不休。專業老師帶來了“扭轉乾坤”科學秀,用趣味的方法介紹離心力角動量守恆定律等相關知識,展現冰陀螺身上隱藏的科學魅力

這是“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冬奧”重點專項冰雪運動推廣普及關鍵技術產品研發及示範”項目(以下簡稱“冰雪推廣項目”)在日前爲推廣北京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冰雪運動,特別組織策劃的科普活動

遊戲中感受“科技冬奧”的樂趣

冰陀螺是北方冬季一種常見的冰上游戲,也是民間傳統冰雪運動項目,對這類項目的挖掘、整理與示範推廣,是“科技冬奧”專項服務“三億人蔘與冰雪”的一項重要內容

運用趣味科普方式青少年介紹“科技冬奧”並非首次。此前在中國科學技術館,“冰雪推廣項目”負責人、首都體育學院副校長謝軍團隊成員就曾舉辦過“科技冬奧”主題活動。

在活動上,項目課題承擔單位北京理工大學研發的“冰雪凝膠”等新材料受到孩子們的喜愛,這些材料被製作成體育圖標的冰雕飾品、搭建成冰雪大跳臺等場館建築。

“孩子們在歡呼和尖叫聲中瞭解到很多冬奧會上的科技知識。”謝軍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有些同學直言,原來對科學不是很感興趣,但是這次活動之後覺得科學其實很神秘很有意思,值得去探究。”

“冰雪推廣項目”當中還有一項重要任務,是通過教師培訓教材研發和傳統冰雪運動項目的挖掘,助推冰雪運動的知識傳播、推廣普及示範。例如在學校開展模擬冬奧會等活動,利用旱地冰壺滑板接力等比賽項目讓孩子們體會到相互瞭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奧林匹克精神。

謝軍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冰雪推廣項目”的目標之一,是打造青少年冰雪知識創新平臺,在國家科技館遍佈全國的各級科技館中融入“科技冬奧”元素,建設冰雪運動科普平臺,打造實體冰雪運動科普館流動冰雪運動科普館、數字冰雪運動科普館、虛擬冰雪運動科普館,形成“四位一體”冰雪運動科普推廣體系。

技術創新推廣冰雪運動

要做好冰雪運動的推廣,離不開高科技含量的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謝軍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冰雪推廣項目”在科技創新上的重要工作是研究移動式可拆裝人工製冷冰場的關鍵技術和研發大衆仿真冰雪運動裝備

如何理解這兩項創新任務?謝軍用實例向記者解釋。移動式可拆裝人工製冷冰場研究的內容之一,是研製許多1米×6米的冰板,冰板內部帶有溫度、溼度傳感器裝置,由這樣“小身材”冰板組裝的冰場既能實現不同面積場館快速搭建的目標,又能實現全時全方位冰場監控智慧管理。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冰雪推廣項目”團隊搭建一塊30米×60米的標準移動式可拆裝人工製冷冰場,用時不到46小時,其使用壽命可超過10年,冰場回收再利用率達到98%以上,適用於速滑等5種以上冰上運動。

除此之外,謝軍團隊研發的大衆仿真冰雪運動裝備是環保低成本的冰板和雪草,可適用於學校、社區商場健身房等不同環境場景滑雪滑冰的運動體驗感都可實現。“運動體驗完全可以媲美真實冰雪環境,這對氣候偏熱的南方地區和城市居民來說,無疑是利用科技手段體驗冰雪運動魅力的重要方式之一。”謝軍說。本報記者 何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