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稅收大數據
來源:經濟日報
今年春節後首個工作日,國家稅務總局就發佈了一組增值稅發票數據,從家電家居類商品消費、旅遊服務消費、文化藝術體育服務等多方面細緻呈現春節假期消費市場情況,爲各界及時掌握最新消費趨勢提供了重要參考。運用增值稅發票數據覆蓋面廣、及時性強、顆粒度細等優勢開展經濟分析,只是當下稅收大數據應用的一個層面。在推動政策精準落地、提升稅費管理和服務效能、助力中小企業發展等多方面,稅收大數據正持續發力,已成爲優化稅收營商環境、增強數字政府效能的一個重要抓手。
應用基礎不斷鞏固。政策層面,2021年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深化稅收徵管改革的意見》中明確提出“深化稅收大數據共享應用”,並部署不斷完善稅收大數據雲平臺等多項具體任務,爲用好稅收大數據指明方向。稅務部門也將“以數治稅”與“依法治稅”“從嚴治稅”並列作爲深化稅務領域改革的重要指導理念,足見其重視程度。機制層面,國家稅務總局與海關總署、國家醫保局、教育部簽署深化數據共享合作備忘錄,紮實推進與證監會等24個部門的常態化數據共享,不斷夯實“以數治稅”基礎。技術層面,稅務部門已建成並推廣上線全國統一規範的新電子稅務局,並在全國正式推廣應用全面數字化電子發票,爲稅收大數據分析利用搭建了更好平臺、開拓了更大空間。
應用潛力加速釋放。無論是對企業進行“標籤畫像”實現“政策找人”,還是通過跨部門跨區域數據共享推動更多稅費業務一站辦、一網辦、跨區辦,抑或是爲產業鏈供應鏈不暢的企業牽線搭橋、幫助企業融資等,稅收大數據日益顯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各地結合區域實際,積極研究探索稅收大數據應用新模式,成效持續顯現。比如,貴州稅務部門建立“稅眼CT”快查實幫機制,運用稅收大數據構建稅收經濟分析指標,多維度爲企業“畫像”,更好實現“政策找人”和定向幫扶。成都稅務部門深化“銀稅互動”,2024年爲5.6萬戶企業授信500億元。
有基礎有潛力更需合力推進、持續深耕。用好稅收大數據是一項全鏈條、系統性的工作,不可能靠稅務部門“單打獨鬥”,而是需要多部門的協同配合。信息共享是否及時充分、合作機制是否暢通高效從根本上決定了稅收大數據的應用效能。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健全常態化、制度化數據共享協調機制,依法保障涉稅涉費必要信息獲取,完善稅收大數據安全管理制度,確保數據全生命週期安全。
更好發揮稅收大數據價值,需要更深廣的“鏈接力”:與高質量發展目標任務精準鏈接,推動政策更好更快落地;與企業羣衆需求緊密鏈接,探索更多惠企利民好方法;與新技術方式積極鏈接,不斷提升數據開發利用水平。相信通過更強合力、更深“鏈接”,稅收大數據這個“金山銀庫”一定能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董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