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比例達到88%!手機銀行已成金融服務主導渠道

11月21日,中金金融認證中心有限公司(CFCA)在“第二十屆數字金融聯合宣傳年智享2024特別活動”上發佈的《2024中國數字銀行調查報告》顯示,至2024年,個人手機銀行用戶使用比例已達到88%,相比去年增長了2個百分點。手機銀行已成爲向客戶提供金融服務的主導渠道。

手機銀行已邁入成熟發展的新階段

“在歷經多年的持續快速增長與不斷完善後,手機銀行已邁入成熟發展的新階段。”報告顯示,個人手機銀行的市場滲透率正持續攀升,服務功能日益豐富和個性化,各類前沿技術正不斷促使手機銀行朝着智能化、便捷化的方向邁進。與此同時,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銀行機構正積極探尋差異化的服務路徑,旨在滿足用戶多元化金融需求。

調查顯示,手機銀行使用頻率較去年有所增長,其中高頻用戶(每週至少使用2次)佔比上升了5.7個百分點。用戶已然將手機銀行作爲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手機銀行的依賴程度也隨之加深。在訪談中,用戶普遍反饋,手機銀行使用頻率有所提升,無論是日常消費支付,還是個人財務管理,都更傾向於藉助手機銀行來完成。

“個人手機銀行核心功能依舊聚焦於賬戶查詢、生活繳費及轉賬匯款三大關鍵領域。”報告顯示,生活繳費功能用戶偏好明顯增強,其常用度僅次於賬戶查詢,佔比提升0.6個百分點,已然蛻變爲用戶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繳費助手。

與此同時,賬戶查詢與轉賬匯款功能作爲手機銀行的基礎與核心,儘管佔比有所下降,但其在用戶日常金融管理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用戶頻繁使用這些功能進行資金管理與交易操作。但投資理財功能的熱度明顯降溫,佔比驟降10.4個百分點。

“這一變化或可歸因於用戶投資心態趨於保守,以及對市場環境變化的敏銳感知。”報告指出,市場波動與收益率下滑等外部因素,共同促成了用戶對手機銀行投資理財活動興趣的減退,轉而尋求其他投資渠道。

此外,手機銀行小額轉賬(單筆3000元及以下)佔比較去年增長了5.2個百分點,表明用戶日常小額支付和轉賬行爲更加頻繁。在進行大額轉賬(單筆超過10000元)時,用戶行爲模式正悄然發生轉變,具體表現爲該類型轉賬的佔比下降了3.2個百分點。

報告認爲,這種變化可能源於用戶對安全性的高度關注,促使其在大額交易中更傾向於選擇更爲傳統和被認爲更安全的方式。此外,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用戶消費習慣的改變以及銀行風險控制措施的加強,也可能是導致大額交易需求減少的潛在因素。

網上銀行、微信公衆號和電話銀行用戶比例有所下降

報告指出,網上銀行、微信公衆號和電話銀行用戶比例與去年相比均呈現不同程度下降。當前用戶更加偏向於便捷、即時的金融服務,而網上銀行因其操作複雜性和對電腦的依賴,逐漸轉變爲輔助性工具,零售用戶的使用比例明顯下滑。

根據報告數據,2024年個人網上銀行用戶使用比例達57%,同比下降3%。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用戶閱讀偏好的快速變化以及平臺內容與服務創新滯後的挑戰,銀行微信公衆號用戶比例爲40%,下降12%;銀行微信小程序已成爲銀行拓寬服務邊界、增強用戶黏性的關鍵工具,用戶比例達45%,與去年基本持平。

報告顯示,銀行微信公衆號用戶行爲模式正逐步趨向集中與穩定。高頻使用(每週至少2次)和低頻使用(每季度至少1次)佔比均有所減少,而更多用戶則傾向於每月使用1至4次。用戶在使用微信小程序時,其習慣正逐漸趨向於一種更加平衡和穩定的狀態。高頻(每週至少2次)與低頻(每季度至少1次)用戶佔比均有所減少,同時,月度中頻使用(每月1至4次)的用戶羣體則顯著增長,其佔比相較於去年提升了8.1個百分點。

“隨着移動互聯網的廣泛滲透與數字渠道的日益豐富,手機銀行、微信銀行等新興服務平臺以其便捷性、實時性和個性化服務吸引了大量用戶,從而促使電話銀行等傳統渠道的用戶佔比相對縮減。”報告顯示,如2024年電話銀行用戶使用比例達25%,同比下降3%。

此外,報告還指出,與往年相比,2024年數字銀行各渠道用戶重合度顯著下降。從渠道重合度來看,近五成用戶同時使用手機銀行和網上銀行,表明用戶在追求金融服務便捷性時,也看重渠道的多樣性和互補性;超三成用戶同時使用手機銀行和微信公衆號,以及近四成用戶同時使用手機銀行和微信小程序,則反映了移動端金融服務的普及與用戶對於輕量級、即時性金融服務的青睞。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姜樊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