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輝超市兩高管被免職 2023年虧損13.3億元

作者 |鄭皓元、閆嘉寧| 實習生

主編 |陳俊宏

近日,永輝超市(601933.SH)披露了2023年業績,稱其全年實現營業收入786.42億元,同比下降12.71%;歸母淨利潤爲-13.29億元,同比減虧14.34億元,扣非淨利潤爲-19.76億元,同比減虧5.89億元。

同日,永輝超市還公佈了2024年第一季度財報,稱其實現營收216.65億元,同比下降8.98%;歸母淨利潤7.36億元,同比增長4.57%;但扣非淨利潤同比下降3.08%至5.99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12月,永輝超市股價最高曾達37.71元/股(按除權方式)。截至2024年4月28日收盤,其每股收盤價報2.28元,較巔峰下跌約94%。目前總市值206.91億。連年虧損、債臺高築,一次次頻發出售股權背後是傳統零售商的努力“自救。”

營收下滑虧損卻收窄

財報顯示,2023年,永輝超市實現營收786.42億元,同比下降12.71%;歸母淨利潤爲-13.29億元,同比減虧14.34億元,扣非淨利潤爲-19.76億元,同比減虧5.89億元。同時,收入下滑導致經營活動現金流也同比下降了22.09%至45.69億元。

對此,永輝在財報中解釋稱,收入下滑一方面是因爲其近年來持續對門店進行調整,主動關閉了持續虧損的門店;另一方面,2023年國民經濟持續逐步恢復中,實體零售行業整體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居民消費意願及能力都有所下滑的情況下,門店收入也出現了下滑。

具體來看,其零售業實現營收737.1億元,同比下降12.38%;服務業實現營收49.32億元,同比下降17.28%。其中,服務業是指從供應商取得的收入,即向供應商提供倉儲、展示有關及協助供應商市場推廣等服務費用。儘管營收佔比低,但毛利率常年在90%以上。然而,去年服務業的毛利率減少了0.33個百分點至94.72%,這意味着其爲供應商提供流量入口的價值似乎在下降。

分產品看,永輝主要有生鮮及加工、食品用品(含服裝)兩大板塊。作爲永輝護城河的生鮮及加工營收同比下降17.13%至330.64億元;食品用品營收同比下降8.1%至406.46億元。

營收頹勢之下,永輝只好把希望寄託在“省錢”上。財報顯示,2023年,其營業成本爲619.4億元,同比下降14.4%,降幅大於營收降幅;銷售費用爲146.8億元,同比下降7.38%;管理費用18.87億元,同比下降7.78%;研發費用3.18億元,同比下降33.96%;財務費用13.23億元,同比下降13.99%。對此,其在報中僅稱,研發費用變動是由於減少研發投入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永輝超市降本還指向了“優化”人員和門店。2021-2023年,其員工總數分別爲123797人、108758人和98513人。其中,銷售人員從2021年的119835人減至92899人。這意味着,其兩年時間內共員工數量減少超25000人,累計裁員20%。同時,其去年新開門店12家,新簽約門店10家,關閉門店卻達45家。

一系列組合拳之下,永輝去年歸母淨利潤爲-13.29億元,相比22年的-27.63億元,其虧損收窄了51.9%。但距離扭虧爲盈似乎還有距離。

值得一提的是,比起盈利虧損,永輝超市的償債能力更讓人擔憂。2023年,其流動比率爲0.77,速動比率爲0.44。資產負債表上,短期借款51.3億元,應付賬款98.16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17.92億元;而其貨幣資金僅有58.39億元,遠不能覆蓋短期債務;長期來看,其資產負債率高達88.6%,且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

頻繁出售股權

4月27日,永輝超市披露了《關於免去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的公告》。公告顯示,公司董事會經審議後認爲,吳光旺、林建華已不再適合擔任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職務,同意免去上述人員的公司副總裁職務。

其中,林建華免去副總裁系身體原因,且公司另有任用。而吳光旺則是因公司正處轉型時期,經綜合評估其能力無法勝任公司副總裁職務。

據永輝超市2010年的招股書,吳光旺2009年8月起就擔任公司監事兼信息總監。2015年9月,吳光旺開始擔任永輝超市副總裁。2023年度,吳光旺從永輝超市領取的稅前薪酬爲244.2萬元。據瞭解,吳光旺在永輝長達15年,且長期爲公司董監高人員。

同日,永輝超市還披露了關於出售資產的公告。公告稱,其向上海派慧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派慧科技”)出售永輝雲金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永輝雲金”)65%股權的公告,轉讓總價爲3.36億元。股權轉讓後,永輝超市仍持有永輝雲金35%股權。

根據天眼查,吳光旺目前擔任永輝雲金董事長兼法定代表人。綜合來看,免職原因可能是其分管的永輝雲金將要被“剝離”了。官網顯示,2019年12月,永輝雲金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並作爲永輝金融總部機構,系永輝超市的“互聯網金融服務的平臺”。

永輝超市還稱,出售目的是爲了盤活公司資產,符合公司縮小投資規模戰略。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永輝已多次出讓資產。2023年12月,永輝超市發佈其擬清倉式出售大連萬達商業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3.89億股股份,佔万達商管總股本的1.43%,轉讓價格爲45.30億元。預計交易完成後,收益達6.12億元。據年報顯示,期內,第一期股權交易已完成交割,轉讓2692.57萬股。此外,永輝還向四川商投出售了所持的成都紅旗連鎖股份有限公司1.36億股,佔紅旗連鎖總股本的10%,轉讓總價約爲7.99億元。

結合永輝超市近年來深陷虧損、債臺高築,頻繁出售股權,一定程度上也是爲了緩解資金鍊緊張的局面。

傳統零售轉型之困

永輝業績頹勢並非一朝一夕,其營收已連續下滑三年。財報顯示,2021-2022年,其營收分別爲910.62億元、900.91億元,同比下降2.29%、1.07%。2023年,營收降幅擴大至12.71%,爲786.42億元。同時,2021-2023年,其歸母淨利潤分別爲-39.44億元、-27.63億元和-13.29億元。三年內,其虧損已達80.36億元。

過去,永輝依託“源頭直採+區域直採+自有品牌”三重模式,壓低上游採購成本,同時配合高效的物流體系打造生鮮供應鏈,使其生鮮損耗率控制得極低,生鮮也是其在一衆大賣場超市中脫穎而出的優勢。

但市場從不缺乏後來者居上,近年來,無論是盒馬鮮生、叮咚買菜、每日優鮮以及美團買菜等生鮮電商,還是美團優選、興盛優選、多多買菜等社區團購,這些“互聯網+”下如雨後春筍般涌現的零售新業態,刺入了永輝的腹地。除了生鮮,零售行業整體隨着大賣場的退潮,傳統超市都不容樂觀。永輝雖是巨頭,但線下還有諸多社區店、夫妻店,線上除了傳統電商平臺,各路直播間也在搶佔市場。零售,更像是貼身肉搏的修羅場。

爲了應對層出不窮的競爭者,永輝過去也推出過超級物種、主打社區生鮮的永輝mini、以及倉儲會員店等等,還曾入股上文提到的萬達商管、紅旗連鎖。但這些嘗試都收效甚微,除了近年來大環境的影響外,也是其自身過於激進擴張,致使其資產負債率由2017年的37.91%飆升至2023年的88.6%,最後這些擴張也都演化成了“閉店”和“出售資產”。

好在永輝一直沒有“躺平”。2021-2023年,其研發費用分別爲4.28億元、4.82億元、3.18億元,三年投入總計約12.28億元.而2021年以前的報表中,永輝從未披露過研發費用。2024年第一季度,永輝線上業務營收41億元,同比增長1.99%,佔公司營業收入的18.92%。

今年1月,永輝超市在福州和浙江等地推出了“永輝食堂”,再次嘗試“餐飲+零售”模式,永輝食堂擁有20多個SKU,人均價格在15元左右,以提供一日三餐服務。和曾經嘗試過主打高端食材的超級物種相比,其更下沉、更具性價比,契合當前消費趨勢。此前,永輝超市首家雲南旗艦店作爲全國首家“定製店”,進行了一店一議的定製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