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鏡頭看臺灣》臺灣新聞攝影大賽 見證2021年重要新聞事件

「年度最佳新聞照片」的翁睿坤以詩意的手法,拍攝臺鐵太魯閣號行經花蓮大清水隧道時,因撞擊侵入路線的工程車出軌,造成大死傷,隔日家屬赴現場招魂的畫面。(主辦單位提供)

「年度最佳新聞照片」的翁睿坤以詩意的手法,拍攝臺鐵太魯閣號行經花蓮大清水隧道時,因撞擊侵入路線的工程車出軌,造成大死傷,隔日家屬赴現場招魂的畫面。(鄧博仁攝)

「年度最佳新聞照片」的翁睿坤以詩意的手法,拍攝臺鐵太魯閣號行經花蓮大清水隧道時,因撞擊侵入路線的工程車出軌,造成大死傷,隔日家屬赴現場招魂的畫面。翁睿坤(左)從評審林樂羣(右)手中接下獎狀及獎金。(鄧博仁攝)

獲得臺灣新聞攝影大賽體育類第一名的餘承翰以一張在東京奧運桌球國手莊智淵奮力應戰的畫面獲得評審青睞。(主辦單位提供)

獲得臺灣新聞攝影大賽體育類第一名的餘承翰(右)以一張在東京奧運桌球國手莊智淵奮力應戰的畫面獲得評審青睞。(鄧博仁攝)

獲得臺灣新聞攝影大賽體育類第一名的餘承翰(左)以一張在東京奧運桌球國手莊智淵奮力應戰的畫面獲得評審青睞。餘承翰6日出席領獎,從中國信託公關部部長王韋凱(右)手中接下獎狀。(鄧博仁攝)

獲得臺灣新聞肖像類第一名的林韋言(左)以一張《勝訴》作品,獲得評審青睞。(鄧博仁攝)

2022臺灣新聞攝影大賽得獎作品展,共展出150件得獎作品,展期從11月8日到12月25日於文總一樓城南空間NO.1展出。主辦單位在會場將系列照片得獎作品做成幻燈片,讓觀者可以投影在牆上觀看。(鄧博仁攝)

2022臺灣新聞攝影大賽得獎作品展,共展出150件得獎作品,展期從11月8日到12月25日於文總一樓城南空間NO.1展出。(鄧博仁攝)

餘志偉以一張拍攝疫情期間,任課老師以視訊方式上課,留下空蕩蕩的教室,此畫面獲得一般新聞類第一名。(主辦單位提供)

2022年「臺灣新聞攝影大賽」的頒獎典禮6日舉行,典禮結束後,得獎者與評審委員合影留念。(鄧博仁攝)

2022年「臺灣新聞攝影大賽」的頒獎典禮6日舉行,此次報名總件數超過2千件,比賽共分爲一般新聞類、突發新聞類、新聞人物類、體育新聞類、肖像類、系列照片類。因過去幾年傳媒環境的急遽的改變,新聞媒體報導的方式被迫改變,所有的媒體都要發展自己的影音專題報導,今年「臺灣新聞攝影大賽」特地將影音專題納入比賽項目。此次比賽共選出超過50件作品,並將這些從去年新聞事件被評選出的得獎作品於文總展出。

這次比賽邀請蔡明德、林柏樑、沈昭良、林樂羣及陳佳琦擔任此次的評審委員。臺灣新聞攝影協會理事長鄭超文表示,臺灣新聞攝影協會從2003年籌備,到2006年10月21日正式成立。隔年舉行第一屆「臺灣新聞攝影大賽」,一直持續到現在2022年,現在已經成爲兩岸三地最自由開放且最專業的新聞攝影比賽。

臺灣新聞攝影協會前理事長、現任秘書長,也是此展的策展人莊坤儒在展覽主視覺下方寫者「在黯淡的年代,總有一羣攝影記者,記錄下這些片段,讓我們凝視歷史,能夠萌生勇氣,拾光前行。」 參與此次評審的陳佳琦出席頒獎典禮,上臺致詞時表示,新聞攝影並不只是追求美感形式的表現,爲了報導與傳達新聞訊息以外,更應爲時代留下一些印記。

獲得此次最大獎「年度最佳新聞照片」的翁睿坤以詩意的手法,拍攝臺鐵太魯閣號行經花蓮大清水隧道時,因撞擊侵入路線的工程車出軌,造成大死傷,隔日家屬赴現場招魂的畫面。他表示「其實當下是滿難過且心酸的,不敢正面將相機對着那些亡者家屬,而用這種方式呈現,希望大衆不要忘記此事的傷痕。」

2022臺灣新聞攝影大賽得獎作品展,共展出150張得獎作品,展期從11月8日到12月25日於文總一樓城南空間NO.1展出,詳細資訊也可上文總官網及FB專頁查看,歡迎大家前來參觀,一起回到現場,重新見證2021年臺灣及世界的重要新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