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航空燃料少又貴?航空新創業找解方
航空但業者坦言,永續航空燃料(SAF)初期又少又貴,價值鏈也未成熟。示意圖/記者黃仲明攝影
擴大采用以生質原料爲基礎的永續航空燃料(SAF),被視爲航空業減碳的關鍵,國內航空四雄都表示響應;但業者坦言,SAF初期又少又貴,價值鏈也未成熟,各界已從科學方法、創投基金、共同分攤成本等方式尋求解方。
永續浪潮來襲,對各大產業而言,節能減碳已成爲年度最重要的關鍵字。依據聯合國統計,航空業的二氧化碳產生量約佔全球總量的2%到3%,以生質燃料爲基礎的永續航空燃料(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SAF)可由廢食用油、木屑、垃圾等製成,估減少最高達80%的航空碳排,被視爲航空業減碳最有效的解決之道。
華航、長榮航全球航網綿密,目前均已清楚規劃SAF使用比例的進程。華航預估,2025年SAF的添加比例爲2%,並依時程放大,2030年5%、2040年40%、2050年達到65%;長榮航空除了新機飛渡返臺添加高比例的SAF之外,也規劃從2025年的2%、2035年10%,到2050年完全達到淨零碳排。
長程線較少的低成本航空公司臺灣虎航則表示,主動爭取未來於新機交付飛渡過程中,添加SAF,後續也將配合國家政策與法規要求。
星宇航空新出爐的永續報告書中顯示,依照空中巴士(Airbus)政策,新機交機飛渡航班會使用至少5%的SAF,中長期目標爲2035年添加比例達5%。
儘管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近期宣告,2024年SAF全球產量估達150萬噸,產量較2023年成長3倍,但相對於2024年全球航空燃油市場需求來看,這僅佔0.53%而已。
航空業者對中央社記者表示,雖然業界積極響應採用SAF,但SAF被公認有「又少又貴」兩大挑戰。產量稀少來自目前原料短缺,無法從有機物質中生產足夠生質燃料;另因相關技術仍處於起步階段,生產成本昂貴,比傳統航空燃油高出3至5倍。
除此之外,業者透露,SAF還有生產、儲存等基礎設施限制,且缺乏公定的生產標準及相關配套措施。換言之,「SAF價值鏈尚未成熟,供需之間也需要有更穩定的媒合關係」。
他認爲,臺灣目前沒有投入開發SAF的策略,未來國內航空業者勢必只能飛到其他國家去購買SAF並添加,除了成本增加,碳足跡拉長,自然也會減少節能減碳效益。
爲此,各國與相關單位積極尋找解方,除了仰賴科學方面的進展,例如部分新創公司正考慮用酒精、木材生質能、垃圾及空氣中的碳等新技術製造燃料,近期也傳出澳洲科學家從垃圾掩埋氣找到關鍵技術。
在鼓勵生產的部分,美國聯合航空公司(UnitedAirlines )2023年初就投資1億美元,成立永續飛行基金。不到一年,新增多家新的企業夥伴,該基金已翻倍增加達到2億美元,用來支持增加SAF原料供應和技術開發。
在成本分攤上面,除了航空業者,上下游業者與消費者也難置身事外。例如德國漢莎航空集團(Lufthansa)已是全球5大SAF客戶之一;國內山富旅遊、鳳凰旅遊都與德國漢莎航空集團完成SAF燃油合作採購,不只共同分攤SAF成本,也爲ESG節能減碳盡一分心力。
而腳步積極的新加坡也宣佈,從2026年起,要求所有從新加坡起飛的航班使用SAF;但爲抵銷部分費用,新加坡將根據旅行距離和艙等收取不同稅金,估計從2026年開始,從新加坡直飛倫敦的經濟艙機票可能上漲12美元,約新臺幣377元。
IATA也指出,目前約140家能源廠商宣佈將投入製造SAF,並將於2030年開始供應市場,如順利投產,屆時全球產量將來到5100萬噸;但IATA也認爲,各國政府需要具體的實施政策,確保航空公司能夠真正購買得到所需要的SAF用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