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鷹高教機改良自IDF

IDF戰機起降操演的畫面。(本報資料照片)

「勇鷹」新式高教機在志航基地展示動態性能。(本報資料照片)

IDF是漢翔公司的主力產品,多年以來,漢翔公司仍然持續推進IDF的改良與升級的可能,這是IDF升級的「翔展」計劃、勇鷹教練機計劃。

在完成經國號戰鬥機研發,並順利完成量產後,首批IDF戰機也進入服役中期,必須規畫性能提升。於是國防部提出70億元的「翔升計劃」,由中科院、漢翔公司升級IDF的航電與武器設備,金龍53雷達增加搜索模式與瞄準能力,先進彩色數位化航電系統及新型32位元飛控電腦,並增加天劍2型飛彈的攜帶數量,從2枚增加到4枚。

根據漢翔公司的官方說法,2001年起,漢翔將2架IDF進行改造工程,稱爲「翔升計劃」,於2007年對外公開,後來該專案因可能購得F-16而先暫停,但美國歐巴馬政府終究並提出軍售F-16,因此留下來的預算就成爲IDF的升級經費,稱爲「翔展一號」專案,2011年起先從較新的IDF開始進行,於2013年完成。之後,較舊的IDF也展開升級工作,稱爲「翔展二號」專案,於2014年開始至2017完成。自此,全部的IDF皆已升級。

AT-3教練機於1984年服役,至2014年即滿30年,已到壽期後段,於是漢翔提出以IDF爲基礎,不安裝後燃器引擎,增加機內油料的「XAT-5」教練機方案,2017年獲得合約,經民衆票選,定名「勇鷹教練機」,目前生產量已接近30架。

在勇鷹教練機已生產到一定的規模後,漢翔公司也在考慮下一代的自制戰機,也就是俗稱的「ADF先進防衛戰機」,目前外界對ADF的進度並不清楚,據空軍與漢翔的說法,ADF將會考量雷達匿蹤外型,內載彈艙,先進電子系統與主動相控陣雷達,以及大推力引擎。

關於大推力引擎的部分,中科院有一個「織女星專案」,計劃以F125引擎做爲基礎,結合我們已知的冶金與鍛造工藝,試圖增加引擎長度與風扇直徑,並且把原本壓縮段的「4級軸流式、1級離心」,改爲全軸流設計,如此將可增加壓縮進氣量,好提升推力。但是自制航空引擎是門檻極高的專業,放眼全球也僅有美國普惠、通用,英國勞斯萊斯,法國賽峰,與俄羅斯土星科研聯合體有能力生產,甚至日本的石川島播磨重工,在過去也都是自美國技術移轉,而非全自產。中科院的織女星專案能否突破困境迎來成功,這是相當具有挑戰的。另一種看法認爲,或許織女星專案在本質上,就是推動美國提供新引擎的引子,只有自己也掌握了相仿的技術,纔有可能獲得更大的軍售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