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老年人就醫體驗,醫院亟須適老化改造

老齡化趨勢下,老年友善醫療如何做?8月8日,在“老有所YI,有AI相伴”2024中國老年友善醫療發展研討會上,來自學界、業界的各位專家“問診”老年友善醫療建設,開出一系列“藥方”,其中就包括“改善軟硬件配備,加強醫護人員隊伍,持續倡導老年友善文化”“老年友善醫療,不光是技術,更是理念”“以科技賦能醫療,以人文溫暖人心,構建全齡友好健康服務體系”等。

老齡化背景下,老年人就醫遇到哪些困境?此次研討會上,南都大數據研究院、中國老齡產業協會、螞蟻公益基金會 藍馬甲聯合發佈了《老年友善醫療微改造需求洞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總結了老年人就醫中的5個“需要”。

圖片來源:《老年友善醫療微改造需求洞察報告》

首先,《報告》顯示,由於就醫流程複雜,超九成(95.4%)受訪老人需要陪診,陪診人以配偶(35.15%)和子女(26.24%)爲主。其次,有過半(55.7%)受訪者認爲老年友善醫院建設需要提升,其中呼聲最高的兩個關鍵點,一是有過半(50.51%)受訪老人認爲人工服務配備不夠;二是有近七成(68.95%)受訪老人認爲醫院指引不夠清晰。第三,智慧醫療服務普及需要加強家庭代際溝通,家屬們教的可能不是老人們常用的功能,比如,老年人在醫院看病常用的門診繳費、報到、加號等功能,家屬們教會的比例較低。第四,智慧醫療服務需要更簡便,近六成受訪老人呼籲醫院線上系統開發老年版,近半數受訪家屬希望增加一鍵就醫功能。第五,老年人數字健康素養水平需要提升。

上述5個“需要”,相信很多老年人都有深刻的體會,因爲他們難以適應信息化就醫環境。事實證明,提高老年人的數字健康素養是非常困難的。因此,若要提升老年人的就醫體驗,醫院就應當在信息化過程中,針對老年人的特點來優化相應的流程。

爲此,《報告》指出指引標識、用藥說明書要更清晰,還建議增加人工服務,尤其是在智能設備操作環節。這兩個建議想必會得到不少認同。很多人恐怕有這樣的體會,初次去一家醫院,經常在各個窗口來回穿梭,遇到陌生的設備,往往要研究半天才懂得使用。這樣的問題不是提升數字素養就能改善,歸根結底,再智能的設備也需要人工輔助,因爲不能設想所有的使用者都對設備很熟悉。只有配備人工服務,機器的效率才能實現最大化,人們對醫療信息化服務纔有認同感。

當然,老年人是最爲特殊的一個羣體,他們面臨的就醫障礙最大,而且涉及諸多環節,因此確實需要統籌考慮,在部分環節作出針對性的優化。報告提出的建議,比如智慧終端要簡化操作,提供長輩關懷模式等,都很有現實針對性。這是一個系統工程,意味着要站在老年人的角度審視現有的服務終端,像設備界面的字號、按鈕、圖片、配色等,都要重新設計。

醫院的適老化改造,一方面是在醫療信息化背景下提出的新需求,另一方面也是社會福利水平今天逐步提升,一些問題有條件有資源得到解決。尤其是後者,《報告》就提到,超七成受訪老人呼籲,老年醫學科要更多落地。如果這個呼籲得到迴應,醫院普遍設置了老年醫學科,相信目前反映強烈的很多就醫障礙都能得到解決。

優化老年人就醫流程,提升服務體驗,需要掌握輕重緩急,此次《報告》給出的建議和指引無疑開了個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