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法概念 加速兩岸農產品通關

高雄市農會理事長蕭漢俊於論壇推介高雄的農特產品。(記者李怡芸攝)

中華自然農法協會理事長王仲鵬介紹臺灣的有機農法全經濟循環鏈。(記者李怡芸攝)

四川具農業資源豐富,市場龐大等優勢,近年與臺灣也在精緻農業、現代農業上進行多項合作,而連續6年舉辦的川臺農業合作論壇,也促進兩地在農業項目、技術、人才、資金上的合作,17日的農業推介交流會上,雙方亦多有對接。

四川省遂寧市、眉山市、攀枝花市、廣元市、自貢市、綿陽市、樂山市、南充市、達州市、涼山州分管農業負責人和企業、園區負責人,臺灣高雄市農會、苗栗縣大湖鄉農會、南投縣信義鄉農會、臺灣中華自然農法協會負責人均分別介紹了自家農業特色和發展情況。

因高雄市長韓國瑜而備受矚目的高雄市農會理事長蕭漢俊指出,自己在農會體系待了40年,看韓國瑜「貨出得去,人進得來,高雄發大財」的口號,其實就是《貨貿》、《服貿》的概念,他以高雄養殖漁業爲例,「過去龍膽石斑價格很好,可惜2016年因兩岸問題價格就跌下來了,臺灣島國經濟特點很明顯。」他也指出高雄從早期工業城逐步轉型,期望更多兩岸農業合作機會。

攀枝花市委常委吳成鋼呼應指出:「攀枝花(臺稱木棉花)也是高雄的市花。」攀枝花市和高雄氣候條件相似,2009年即設立「四川攀枝花臺灣農民創業園」,不少臺灣精緻作物如蓮霧等也已在攀枝花市落地。

中華自然農法協會理事長王仲鵬則分享臺灣以有機農法全經濟概念讓農村升級,並透過從源頭就把關的有機認證,產品已可在廈門不需檢疫即能通關,未來透過類似的認證機制,也可望加速兩岸農產品通關並提升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