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人工生殖早產風險高 民團盼政府修法三思

臺灣全國媽媽護家護兒聯盟11日召開「爲孩子發聲!爲兒權請命!人工生殖不應犧牲下一代健康,捐精卵實名制應入法 」記者會。(鄧博仁攝)

《人工生殖法》修法方向受各界關注,臺灣全國媽媽護家護兒聯盟等3個團體今天第三度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應鼓勵婦女適齡自然懷孕生產,而非一味鼓勵人工生殖,等於是間接製造更多早產、低體重新生兒,讓嚴重入不敷出的健保財務更是雪上加霜。

近日立院開議,部分立委期望鬆綁人工生殖規範,將《人工生殖法》列爲優先法案,衛福部2月27日召開首場公聽會。衛福部次長周志浩當時表示,各方最大共識是,將人工生殖子女權益列優先考量,對此臺灣全國媽媽護家護兒聯盟、臺灣懷孕婦女關懷協會及臺灣婦女維護生命協會等3個團體表示認同,並於今天召開記者會。

臺灣婦女維護生命協會創會理事長解慧珍表示,臺灣過去這些年孕婦死亡率是高的,這當中有多少連結是和人工生殖有關係,我們沒有清楚數據。我們也要爲無法保障自己權益的胎兒發聲,代理孕母是違反自然的,在我們沒有準備好、不知道可能造成的影響之前,請不要因爲成人的需要就向前衝。

臺灣全國媽媽護家護兒聯盟副秘書長單信愛指出,我國早產兒佔出生數比例已達10.56%,也就是每10個新生兒就有1人是早產,而試管嬰兒的早產比例爲30.4%,是全國平均的近3倍。醫界曾提醒,高齡生育和人工生殖都會增加母嬰風險,和新生兒死亡率也有相關。

「基於兒童最佳利益,我們應該嚴格限制人工生殖的使用條件。」新生兒科醫師鄭弋指出,早產兒的器官發展會受到影響,即使到了成年,肺部功能仍不如足月兒,且有更多機率被診斷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自閉症,成年後有很大的機會有較低的收入,沒有辦法結婚。

單信愛直言,如果我們還鼓勵人工生殖,等於間接製造更多早產兒。解慧珍則說,照顧早產兒除了是醫療消耗之外,也造成很大的家庭財務和照顧負擔,人工生殖造成的後果往往超過我們能想像,這個技術是否合宜,我們還無法確定,不應就這樣往前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