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環境 生態旅遊成時尚

埔里鎮一新社區推動魚茭共生,覆育白魚有成效。(水保局南投分局提供/廖志晃南投傳真)

生態危機也能是生機!臺東縣卑南鄉富山漁業資源保育區早年因過度捕撈,漁業資源快速減少,經設禁漁區後,魚羣生態逐漸恢復,高峰期遊客1年達到50萬人次,成爲海洋保育生態教室,創造觀光與保育雙贏典範;南投縣埔里鎮一新社區透過魚茭共生、友善農法,成功覆育白魚,成爲生態旅遊體驗的新亮點。

臺東縣卑南鄉富山漁業資源保育區管委會主委陳志和表示,1997年他與當地居民主動發起海洋資源保育,2005年正式公告爲禁漁區後,喜見生態復甦,因爲遊客可以親近海洋,體驗餵魚樂趣,成爲東海岸熱門景點。

但因人爲干擾造成水質優氧化,潮間帶常見生物快速減少,2018年2月開始收費做總量管制,同年4月禁止餵魚,經休養生息再現生機,並在轉型海洋生態教室後,讓遊客對海洋生態保育有更深認識。

南投埔里一新社區多年前推動魚茭共生計劃,社區理事長林宥岑說,成功覆育白魚後,生態池旁蝴蝶翩翩飛舞,池內除了臺灣白魚,還有泥鰍、蝦子等生物,猶如小型生態系。農委會水保局南投分局長陳榮俊說,在茭白筍田中覆育白魚,就不能施用農藥,雖然茭白筍產量因有機農法而降低,但因成功營造白魚生態棲地,吸引遊客到訪,帶來的產業加值與六級化發展,反而比原本單純的農業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