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國企,領先全球,你知道爲什麼嗎?

大家好,我是老古。

罵國企沒問題,但罵不到位,纔是關於國企問題中最大的迷思。

國企回到企業性質後,有些國企爆發出服務消費者的企業屬性,反而被無數人指責。很多人以爲罵國企官員貪污,罵他們拿錢,罵這些國企官員基於私利搞東搞西,就是在監督國企。

然而,這種批評的聲音,對正確認知國企問題,是沒有幫助的。

在上一篇,我談到了國企最大的問題,是不以利潤爲目標。

今天,我要來說一類國企,這類國企有着所有國企一樣的毛病,但僅僅因爲他具備有企業屬性,就成爲全世界這一類型機構中比較優秀的機構。

他就是中國的公立醫院。

先來說中國公立醫院的性質,中國的公立醫院本質上就是國企,原因如下:

第一、公立醫院的收入很長時間以來主要依賴消費者的支出;所以,他有企業屬性;

第二,公立醫院的產權管理者是政府,所以他是國企

第三,公立醫院有利潤機制和資本投入機制,

1992年,國務院曾經頒發了一個《促進第三產業發展》的文件 ,在這一文件中,明確表明,醫院應該是一個產業,並自此後,讓醫院自己在市場中去生存,而在此之前,醫院是一個政府機構,他是全額財政撥款單位。

中國的公立學校是政府機構,收入源於財政,而醫院則是國有企業,收入源於消費者,人們常把這兩類機構並列,其實性質天差地別。

三四十年過去了,我們來比較一下兩類機構的發展。

中國的公立醫院是很少財政撥款的條件下,迅速發展起來了,一大堆醫院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儀器,有着巨大的規模,也擁有了一大批非常專業的醫生。

而中國的教育呢?即使在年年增長的財政撥款下,他們也鮮有進步,教育質量並沒有比當年好多少,只不過在財政投入中,擴大了一點規模罷了。

中國的公立醫院的院長,他們天天談的主題是效益。

中國的公立學校的校長們,他們天天談的是管理、不出事。

因爲如果醫院不談效益,那麼,醫院的工資都發不出來,更不要談發展了。

儘管沒有以利潤爲目標財務報表,但醫院依然有利潤,否則那些大型檢測設備哪有錢買?那麼多漂亮的住院樓,哪有錢蓋?又怎麼能讓那些學了十年醫的博士留在那裡工作?

中國的醫療水準的迅速提升,就來源於醫院從政府改革成爲了企業。

在歐美工作生活的海外華人,他們生病後的第一選擇是回國治療,爲什麼?因爲中國醫院的效率更高,更能迎合消費者的需求。

而歐洲在這一領域,則是走了一條相反的路,他們把醫院的企業屬性剝離,讓很多醫院直接變成政府機構。

英國的全民免費醫保體系中的公立醫院,那些醫生就是公務員。

他們的確不談效益,只談如何服務好病人,但結果就是一個檢查少則等幾周,長則等幾個月,有病,想見到真正能解決問題的醫生都是非常困難的。

而中國的公立醫院雖然一樣有很多國企毛病,比如服務態度不好,比如質低價高,但是,如果和英國的同行比起來,就太優秀了。

不是中國的公立醫院牛,而是同行襯托得好。

通過對中國公立醫院的分析,你可以看到,僅僅是增加了一定的企業屬性,就能達成明顯的改善。

一、醫生的收入來源於消費者,並形成了一定的商譽機制

醫生的收入多少,取決於他服務了多少病人。

一個好的醫生,不僅因爲其有主任的名號,還因爲在消費者中會形成口碑,指人看病,成爲很多病人家屬看病時的重要依據。

他們到處打聽,這個醫生怎麼樣,水平高不高?這就是商譽機制。

一個醫生如果行醫多年,很多消費者都對其不滿,那麼他的收入必定大幅下降,找他看病的人越少,他的收入越低。

二、醫生的利益機制決定着醫生有提高水平的衝動

你若以爲但凡一個醫生就會努力學習,那你就錯了。如果是一個拿固定工資,天天打卡拿錢的醫生,他爲什麼要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

中國公立醫院的醫生只要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就能有更多的病人找他看病,比如學習某個全新的術式,比如,能解決某個疑難雜症,比如,能掌握某一種儀器的高水平操作;

進修、去好醫院進修,去學習好的技術,成爲所有醫生都願意的事情。

因此,中國的醫生的醫療水平在快速上升;

三、醫院的利潤機制決定着資本投入

在醫院是財政撥款單位時,中國的醫院的基礎建設極差,就連吸氧用的都是工業用氧,九十年代初,也就只能有個X片,連配上B超的醫院都沒有幾個。

先進的醫療檢測設備是醫療水平提升的基本前提,但這些設備便宜的幾十萬,貴的要幾千萬,沒有大規模的資本投入,是不可能建設一家好醫院的。

正是斷奶了,公立醫院擁有了企業屬性了,醫院的收入才節節上升,纔有了購買設備的能力,升級設備,升級住院大樓,就能吸引更多的病人這個醫院看病,於是大量的醫院不斷地進行了資本投入。

正是因爲有利潤機制,他們纔將賺到的利潤投入了設備。

我們試想一下,如若不允許醫院賺錢,不允許醫生賺錢,那麼今天,我們去醫院,能照個X片就不錯了,醫生水平也是無比低劣的,他不能賺錢爲什麼要去學習?爲什麼要學好?

印度的公立醫院就出現過這種現象,連氧氣都不能正常供給,曾經造成80多名兒童因缺氧而死,原因就是沒有利潤機制,沒有升級設備的動力。

四、雖然被扭曲,但利潤機制依然在發揮作用

當然,中國公立醫院的利潤機制依然被扭曲了,各大醫院的財報其實網上可 查,比如幾十億收入以上的醫院有幾十家,甚至有醫院年入百億,但這些報表中,收入基本等於支出,是不能看到有利潤的。

那麼就造成了奇怪的利潤機制,比如醫生的收入來自於藥品提成、檢查提成,手術用具提成、紅包等。

這些機制是在不能擁有正常利潤機制的情況下,發育出來的畸形的利潤機制,因爲中國的民衆不允許他們有正常利潤機制,不允許他們成爲一家正常的企業。

但畸形的利潤機制也是利潤機制,醫生依然有加班努力多看病人,多做手術的利潤衝動。如果這個利潤機制也被消滅,那結果就是半小時看一個,見醫生得預約半年,做個檢查等半年,等着等着病要不好了,要麼病死了。

所以,對待國企,不能只看名義,要看實質,要看他是否具備利潤機制,他是不是一個想賺錢的企業,這是企業最重要的元素。

那麼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醫院成爲自收自支單位,比成爲財政撥款單位要好;

2、醫生們有利潤機制,比沒有利潤機制要好;

3、正常的利潤機制,比畸形的利潤機制要好;

醫生又不是神,憑什麼你可以賺錢,他不能賺錢?發固定工資,他就是幹得越少越好,要是看好複雜的病、高難度的病沒有獎勵,那他爲什麼要去學技術?你的病又不是醫生製造的,你病死了與他何干?

如果中國醫院能夠擁有更正常的利潤機制,那麼,他們會做什麼呢?

擴大市場的最佳方式就是降價,降價最好的方式是降低成本。

降低成本的動力來源於擴大用戶數量的動力,一個正常的企業,爲什麼會不停降價,因爲他知道,銷售量越多,哪怕利潤 低,他的總利潤也會更高。

在追求總利潤的目標下,降低成本並降價達成更高總利潤的行動就會展開。

但民衆們不懂這個基本的經濟學原理,以爲只要把醫生捆起來,不讓他們賺錢,醫療的費用就會降下來。

最後,醫療費用有可能降低,但醫療的質量可能下降得更厲害。

我們要的不是低價的醫療,而是又便宜又好的醫療,所以,市場化是唯一的選擇,快遞能從20塊降到1.5,就是市場的作用。

醫療領域中,中國的醫院雖然是公立的,卻有着很強大的利潤機制——即私有化程度比較高,所以纔有了快速的發展,才比很多發達國家的公立醫療要好得多。

當然醫療的問題非常複雜,還涉及到醫療市場的消費者被一家壟斷的問題,這是醫保帶來的,還有對醫療生產管制的問題等等。

不過嘛 ,很多人認知不到這一點,現在試圖把這些利潤機制全部消除掉,那麼結果只有一個,過往數十年中國醫療質量供給量快速增長的時代將結束。

接下來準備槓精們要槓的回答:

1、美國醫療不是私有的嗎?不比中國好嗎?

美國醫療不如中國,因爲美國醫療受到的管制是世界上最多的,所以他也不是什麼私企,而是被嚴重干預的醫療體制,因此很貴;

2、中國公立醫療這麼貴,好在哪?

好與不好是相對的,我說他好,是相對於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公立醫院而言,因爲他們花更多的錢,提供更少的服務,是同行襯托,所以中國公立醫療更好;

3、讓醫生賺錢,只會讓資本獲利,民衆成爲韭菜

餐飲行業基本自由化後,消費者纔是獲利者,讓企業爲了利益爭相討好消費者纔是我們要追求的目標,否則醫院永遠是大爺,如果進一步消滅利潤機制,信不信你沒關係都進不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