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4成身心障礙家庭曾有輕生意念 民團:盼每年3次心理諮商

長期關注身心障礙家庭的天使心家族基金會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上發起「身心障礙者家庭照顧者每年有三次免費心理諮商服務」。(天使心家族基金會提供/林良齊臺北傳真)

不要讓悲劇再發生!近日再次發生長年照顧腦麻女的單親媽媽欲攜子輕生,而據調查指出,家中有身心障礙者的家庭有44%曾有自殺意念,雖然有民間團體透過募款提供身障家庭心理諮商服務,但因所費不貲,因此提供量能有限,長期關注身心障礙家庭的天使心家族基金會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上發起「身心障礙者家庭照顧者每年有三次免費心理諮商服務」,讓有需要的父母及手足透過財務可負擔、方便容易取得的管道使用心理健康資源,降低社會悲劇或意外的發生。

提案指出「成爲身心障礙者的家人,並不是他們可以選擇的,但卻是他們必需面對的現實。有研究指出, 在臺灣,身心障礙者的父母曾經有過自殺意念的比例高達44%,爭取「身心障礙者的父母及手足能有每年3次免費心理諮商」,讓有需要的父母及手足透過財務可負擔、方便容易取得的管道使用心理健康資源,降低社會悲劇或意外的發生。」

天使心基金會資深副執行長蕭雅雯表示,在華人的世界往往認爲生下身心障礙孩子是父母的錯誤,因此也難向外尋求協助,而目前政府提供的資源偏重於身心障礙者本身的就學、就業,鮮少有心理層面協助,如果心理不健康又遇到財務吃緊等,可能就會放棄,近年也曾傳出多起長照殺人議題,應從前端預防做起。

蕭雅雯提及,天使心基金會長年與企業合作提供心理諮商名額,但經費畢竟有限、也只能提供一定的名額,但透過壓力量表檢測,接受過心理諮商的照顧家庭壓力大幅下降,讓他們可以整理自己情緒,發掘問題所在,感受被關懷及受支持,更降低焦慮及不安。

心理師羅子琦說,家長照顧身心障礙童的挑戰比一般孩子更大,就算某些身心障礙童或許不擅於表達,但還是會有青春期、叛逆期,除了要處理外還要面對社會各界的種種壓力,且可能會因爲專注照顧身心障礙孩子,而疏忽夫妻間或與其他健康手足關係,導致人際關係退縮等後遺症。

羅子琦提醒,除了提供心理諮商外,如果社會也能多一點友善與理解,也能緩解身障家庭照顧壓力,更呼籲照顧者也應主動使用社會福利資源,才能提升照顧知能。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1925或張老師專線: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