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國華/長濱1號:黑土地的幸福白米

李育瑞(左)、李育誠兄弟帶着「長濱1號」產品跑遍全臺。圖/於國華提供

逛臺北SOGO百貨,走過「山海淀」臨時攤位,並沒有太留意。搭上電扶梯再回頭,看到「山海淀」招牌上還寫着「長濱1號」。是我買「糙香酥」的那家「長濱1號」?趕忙回頭確認,看到攤位後的一對兄弟,果然就是!

李育瑞和李育誠兄弟的親切爽朗,是「長濱1號」最醒目標幟。初識這對兄弟在家樂福文化藝術季的市集,當天買了糙香酥回家,一吃成主顧,從此認識「長濱1號」。

兄弟原本和父母住在桃園。在臺東長濱種稻的爺爺年紀大了,兄弟的父親李富權回家侍親,接手農務。李富權將參加佛教團體慈濟習得的「誠正信實」精神注入農作,還原自然種植方法友善生態,讓金剛山下這片海風吹拂的黑色黏土,一年一作長出健康飽滿的有機米。

李富權的祖父九十年前從美濃移居長濱開墾。當年長濱米擁有「天皇米」美名,稻米收成後直接上船進貢日本皇室。後來農民改用慣行農法,傳說中的天皇米口感絕跡。李富權堅持數年進行有機轉換,田間生態恢復蓬勃生機,重新找回了兒時的稻米口感。每天踩在山海之間的田地裡,感受稻米健勇成長,是他回鄉務農最欣慰的事。

爲了陪伴父親,兄弟先後從都市返回長濱。起初哥哥育瑞從事社工師,育誠則放棄教職、和父親一起下田。但兄弟發現,父親堅持的有機種植方式產量太少,收入只能勉強維持家用。兄弟合力經營品牌,全臺跑市集銷售白米,並着手開發商品增加營收,於是有了「糙香酥」。

「長濱1號」糙香酥切成一口大小,香脆不黏牙。圖/於國華提供

過去臺灣常見爆米香,小販騎三輪車來到村頭巷口,民衆取自家白米請小販放進鐵筒加熱,爆成白色膨鬆米香再淋上麥芽糖、加入堅果,壓實切塊就是好吃的零食。李富權告訴兒子,很懷念以前爆米香味道;兄弟展開研發,並且改良傳統米香做法,減少麥芽糖到不黏牙、縮小尺寸到適合一口吃,以本地堅果搭配自家黑米、白米發展三種口味:糙米花生、黑糙米花生、糙米腰果。糙米香不僅父親吃了滿意,兄弟帶到市集銷售也受歡迎,逐漸成爲主打商品。幾年下來口耳相傳,逢年過節銷量甚至超過一萬包。

自家門牌「長濱1號」是最初選用的品牌,後來改用「山海淀」。育瑞說,「山海淀」不只賣自家的米、糙香酥和米香冰淇淋,未來會協助農友行銷特色產品例如糙米粥、茶葉等。

父親在家鄉守護農田、種植有機米;兄弟倆環島開發生意,經常在外奔波但不以爲苦。默契超級好的兄弟異口同聲說,家人能夠回到長濱住在一起,就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