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2023年扭虧爲盈 藍色光標證代“懟”基金經理

(原標題:預計2023年扭虧爲盈 藍色光標證代“懟”基金經理)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編輯 彭水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繼上市公司思源電氣董秘點名怒懟上海3家公募基金公司引發熱議後,1月30日又有上市公司證券事務代表在朋友圈繼續“手撕”基金經理。

1月30日下午,上市公司藍色光標(SZ300058,股價5.98元,市值148.75億元)發佈了2023年度業績預告,公司預計全年收入超過520億元,淨利潤扭虧爲盈。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超過6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1億~1.5億元。

不過,在藍色光標業績預報公佈後,一張疑似該公司證代張媛的朋友圈截圖在業內廣爲流傳。截圖顯示,張媛稱公司收入很好,現金流也很好,利潤“我覺得也還好吧,至少是正數”。隨後她話鋒一轉表示,2024年有幾個基金產品是掙錢的,並點名中郵核心成長、博時穩健和易方達科技3只產品,“都是負數,我也沒去找基金經理問,也沒要求基金經理道歉”,還稱她很想認識一下中郵核心成長的基金經理。

記者查詢Wind(萬得)數據後發現,張媛提及的幾隻相關產品2024年以來收益均爲負;她提到的中郵核心成長2024年以來收益爲-0.29%,在同類基金中排名前5%。

思源電氣之後又生事端

1月中旬,思源電氣在電話會議中或因受到投資機構質疑,怒懟3家公募基金公司,稱自己買了這三家的基金,都虧了15~20個點,引發行業和投資者廣泛關注與熱議。

該事件的熱度還未散去,又有上市公司證代“手撕”基金經理。

1月30日,一則上市公司藍色光標證券事務代表張媛的朋友圈截圖在業內廣爲流傳。在該截圖中,張媛表示:“我們發了個業績預告:1.收入很好,證明我們真的很努力;2.現金流也很好,證明經營活動特別健康;3.利潤不好嗎?我覺得也還好吧,至少是正數。”

如果說到這裡還是在對藍色光標業績預告的相關問題進行迴應,那麼張媛接下來的話似乎和該公司業務沒什麼關係。她話鋒一轉,開始“手撕”基金經理稱:“爲啥這麼說呢?今年有幾個基金產品是掙錢的,我買的中郵核心成長,成長了十幾年了,但凡我看一眼的時候,就都沒給我機會贖回。”

此外,她還點名2024年買的博時穩健和易方達科技等其他幾隻基金,她說:“(收益)都是負數,我也沒去找基金經理問,也沒要求基金經理道歉。”她還稱很想認識一下中郵核心成長的基金經理。

記者查詢Wind數據發現,張媛反覆提及的中郵核心成長2024年以來的回報爲-0.29%,在同類基金中排名前5%;如果把時間週期拉長來看,該基金近一年收益爲- 31.26%,近三年收益爲-46.66%,都在同類基金的後50%。

中郵核心成長成立於2007年8月,包括現任基金經理在內一共經歷了12任基金經理,其中包括明星基金經理劉格菘和國曉雯等。現任基金經理陳樑從2021年開始任職,目前在管基金5只,管理總規模爲38.49億元。

她提到的博時穩健和易方達科技,由於基金名稱不夠準確,無法具體確定是哪一隻,而相關基金2024年以來的收益都爲負。

14只基金持有藍色光標

單看藍色光標證代張媛的這則朋友圈,或許會覺得上下文之間有點費解。如果結合當天藍色光標發佈的業績預告來看,也是有跡可循。

1月30日下午,藍色光標發佈了2023年度業績預告,該公司在2023年實現扭虧爲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1億~1.5億元,2022年同期爲虧損21.75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爲1.3億~1.8億元,上一年同期爲虧損18.99億元。

藍色光標在業績變動原因說明中表示,2023年隨着宏觀經濟恢復增長,公司全年收入取得突破性增長,超過520億元,淨利潤扭虧爲盈,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超過6億元。

本來是一則扭虧爲盈的業績預告,發佈之後卻在股吧等社交平臺引起了投資者的關注。原因在於根據2023年三季報,藍色光標2023年前三季度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2.88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爲3.25億元。通過計算可以得出,該公司2023年四季度淨虧損超過1億元,由此引發了市場討論的聲音。

對於公司利潤和業務等方面的關注,張媛在這則朋友圈裡似乎給出了迴應:“收入在,現金流在,利潤確實需要時間,新業務的佈局,整體戰略的提升,都需要投入和付出!All in AI~AI2,公司前進的方向和路徑都更加明確。”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Wind數據,截至2023年底,共有11家公司旗下的14只基金持有藍色光標。其中持倉數量最多的是廣發基金旗下的2只指數型產品,合併持倉爲1704.29萬股;佔基金淨值比重最高的則是長城基金旗下的長盛互聯網+C,佔比爲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