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科技 | 郭光燦:目前的量子計算機還是個“小孩子”|封面天天見
來源:封面新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
封面新聞記者 歐陽宏宇
人類距離量子計算機還有多遠?
“如果將量子計算髮展看作一個人的成長,那我們現在大概還在7、8歲左右。”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在近日舉行的“瞰見未來”2024復旦管院新年論壇上表示,量子計算已從僅追求量子比特的增加進入到研發“邏輯量子比特”的新階段。“不過目前,距離實現通用量子計算機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在1927年10月舉行的“第五屆索爾維會議”上,愛因斯坦和玻爾圍繞量子力學“幽靈”展開世紀爭論。隨着世紀爭論落下帷幕,量子信息誕生了,人類社會進入第二次量子革命的新歷史時期。
在郭光燦看來,第一次量子革命伴隨量子力學的誕生而來,讓人類擁有了電腦、手機、互聯網等經典技術。“量子信息帶來了量子計算機、量子傳感,量子技術的出現來源於量子原理,但技術本身是量子的,所以我們稱爲第二次量子革命。”
“第二次量子革命產生的最重要的技術就是量子計算,這是一項顛覆性技術。”郭光燦認爲,量子計算機如果得到普遍應用,人類社會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算力會提高到新的層次,量子算力會以指數級增長超越現有的經典算法,超越現在的超級計算機。”
有研究發現,量子計算機可以實現超級計算機無法完成的工作。如今年1月6日,中國第三代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上線運行,現已經完成了8萬個項目。其中,現在的動態密鑰電子計算機無法破解,但量子計算機則可以。
不過,在研究量子計算機的過程中,還面臨兩大主要障礙。第一個是“消相干”問題,即量子計算機是宏觀的量子器件,環境不可避免地破壞量子特性。它會導致量子計算機自動地變成經典計算機,喪失並行運算能力。第二個困難是人類尚未掌握精確操控量子狀態和演化的技術,因此無法制備和精確操控量子比特數較多的量子芯片。
目前,行業已針對量子計算機研究中的糾錯已提出了很多應對策略。比如,量子計算機可以採用“編碼容錯”技術以確保計算的可靠性。“但只是理論上可以實現,但現在我們的技術還達不到。”郭光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