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廢棄物可望取代萊克多巴胺 興大生獲獎

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碩士生黃優人,以代謝工程優化菌株,分解蛋白質爲胺基酸,並轉化其中之亮胺酸爲天然肌肉成長素酮異己酸,該研究成果勇奪綠色化學組首獎。(中興大學提供/張妍溱臺中傳真)

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爭議多,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碩士生黃優人研發「天然瘦肉精」利用富含酮異己酸的魚類廢棄物,轉化爲枯草桿菌株並代謝、優化,分解蛋白質爲胺基酸,再轉化「亮胺酸」爲天然肌肉成長素酮異己酸,可望取代「萊克多巴胺」研究成果卓越,勇奪「默克年輕科學人獎」綠色化學組首獎。

生命科學系碩士生黃優人指出,枯草桿菌的特性是分泌胞外水解酵素至環境中以分解大分子物質,因此,該菌株猶如細胞工廠,透過代謝工程可有效且永續地利用農林漁牧業所產生的蛋白質廢棄物,再資源化爲加值產物。黃生未來也將持續投入相關研究,盼以創新生物科技打造循環經濟的基礎。

「亮氨酸科學進展,跨出一大步!」校方指出,全球養殖水產業及漁業每年約產生1800萬噸魚類廢棄物,因魚廢富含蛋白質,其中魚內臟富含亮氨酸,而酮異己酸爲亮胺酸之天然代謝衍生物,可刺激哺乳動物之肌肉生長,若添加於飼料中,可望取代具爭議的萊克多巴胺。

校方表示,首屆「默克年輕科學人獎」吸引來自臺大、成大、清大、陽明交大、興大等34個單位、240組研究報名。黃優人在中央大學環工所助理教授王柏翔及中興大學生科院副院長黃介辰共同指導下,與中央大學環工所碩士生顏振升齊力開發,將亮氨酸轉化爲酮異己酸的微生物全細胞催化平臺,豐富再生循環資源。

默克公司1668年創設於德國,旗下擁有包括醫療保健、生命科學、與電子科技等3大事業領域,爲鼓勵以生物及化學爲研究主題之年輕科學人,舉行首屆「默克年輕科學人獎」,提升產學界新視野,啓發科學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