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夢孫院士談健康:應重點關注整體穩態水平的提升

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實施五週年、《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發佈兩週年之際,結合2021健康中國創新實踐案例徵集展示活動,人民網·人民健康開展《健康中國大“家“談》系列訪談,面向全國邀請在大健康領域具有影響力的代表人物共話健康。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航空醫學和生物醫學工程專家俞夢孫做客該欄目時強調,隨着健康中國戰略的提出,人們應重點關注整體穩態水平的提升,這是體現以健康管理爲中心的方式。

“人有四個向外開放的輸入途徑:第一個途徑叫做心,通過五官,建立人的意識、人生觀的確立等等; 第二個途徑叫做表,通過肺、體表和肌膚,和外界聯繫; 第三個途徑叫做裡,通過消化道、 脾胃,和人整個系統聯繫;第四個途徑稱爲場,即人本身是一個電磁場,包括有利於健康的電磁場和不利於健康的電磁場。如果我們經常受到有利於健康的電磁場,人會很健康。”俞夢孫表示。俞夢孫還指出,人在“開放”以後,接下來要怎麼“表達”是更爲重要的。

在訪談中,俞夢孫深度解讀了“全方位、全週期保障人民健康”和“以治病爲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爲中心轉變”的實現途徑。他表示,人類健康工程不僅對數量巨大的已病者或亞健康者有效,而且有助於提升人類自身的能力,使人類更加健康和強大。而人民健康,就是要讓民衆共同享有健康。只有當患者恢復了健康,恢復了自身的自組織功能,才能真正祛病。

談到中醫現代化發展,俞夢孫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爲,中醫現代化,當前有兩條很重要的路要走:一是中醫的理論現代化。把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相融合,形成既能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的原理和方法;二是抓共性。傳統中醫的服務模式是一對一,但基於病人多,需要服務的人數量遠遠大於醫務人員。傳統中醫的服務模式無法滿足當下需求。面對健康問題,要抓住問題的共性去解決,才能夠產生新的中醫服務模式,服務民衆健康。

俞夢孫強調,解決人民健康問題,僅用“有序開放”方針是不夠的,必須要能夠起規模化作用的“有序開放”纔可能滿足人民健康需求。因此,可以總結爲七個字:“規模化有序開放”。“規模化有序開放”有利於人類更加靠近自然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