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早就通貨膨脹了!愛你=謝謝!

在語言通貨膨脹的世界被確診“文字討好症”。

愛你=謝謝、“寶”被當做逗號用、帥哥美女不指顏值只代表性別、哈哈哈是敷衍,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纔是好笑...

朋友們,我們正處在語言通貨膨脹的世界啊!

首先定義下什麼是“語言的通貨膨脹”:普遍表現爲詞語隨意濫用,情緒過度誇張,極端表述正常化。

語言已經膨脹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稱呼已膨脹

推開辦公室的門,一半“老師”一半“親愛的”。

來到理髮店,一半“首席”一半“總監”,總監還分設計總監和創意總監。

點開一部電影,全員皆“主演”:領銜主演,領銜男主演,領銜女主演,特別主演,特邀主演,榮譽出演,友情出演,特別介紹......

行,工作場合咱們都禮貌疏離點,和朋友聊天總不用這麼客氣了吧?確實,是不客氣了,都親密到讓人膩歪了。

全名、名字後兩個字、親、寶貝、寶寶、寶......已經開始好奇再發展下去還能咋叫了。

“老師”不再代表身份,“寶”也不表達親暱,全是禮貌話術。

情緒已膨脹

表達開心的“哈哈”膨脹:

“哈哈”=完全不想笑;

“哈哈哈”=敷衍的笑;

“哈哈哈哈哈”=有點好笑;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纔是真好笑。

哈,已經到了不折行都是假笑的程度了。

表達愛意的“愛你”也被濫用,“愛你~”已經從“i love you”變成了“thank you”純純就表達謝意非愛意。

感嘆號的使用頻率也變高了,似乎只有這樣!才足以顯示出!我!真的!很熱情!咱們的友情!對話!很真誠!!

評價用詞已膨脹

好,是無法用來形容好的,得是“爆”、“哭了”、“絕了”、“超絕”、“yyds”。

看到類似形容詞,請主動降低期待值,自動降低兩個度,方可還原原貌。

語言通貨膨脹還有一個併發症:文字討好症。

賽博臨牀表現爲:

人們在回覆消息時,常常用一些親暱的詞語後綴或疊詞來回復對方,表現自己是在積極地回覆而非敷衍,使對方更加舒服。

常駐嘉賓爲:

語氣助詞:啦、滴、呀、呢、嘟;

符號標籤:~、!、玫瑰花、煙花、大拇指、奮鬥;

詞語疊用:好的好的、沒事沒事、okok。

無論是語言的通貨膨脹還是文字討好症背後都有同樣的原因:

第一,營造“你好我好大家好”氛圍的必要性。

線上交流成爲了我們日常工作與生活的常態形式,可隔着屏幕我們無法看到對方的表情和姿勢,所以無法確認對方態度。通過這些約定俗成的通脹語言,就可以維持最和諧的氛圍,避免誤解產生。

你:老師辛苦看看~

對方:嗯嗯好的寶子,辛苦(玫瑰花)

於是事情就順利推進了。

第二,潛意識中的歸屬感。

掌握互聯網話語體系的年輕人,是推動語言膨脹+討好流行的主要推手。當參與創造和使用一種“新語言”時,我們會產生“我走在時代潮流前端”的心理,這種語言成爲了代表年輕和先鋒的象徵,當我們使用這些詞彙時就像在對暗號:咱們都是一個圈子的潮人~從而獲得歸屬感。

無論是爲了跟風、害怕被時代拋棄、表示自己先鋒,身邊使用的人一多,個體或多 或少會受到感染,這種“約定俗成”也漸漸轉變爲日常表達習慣。

以上語言現象我們需要辯證地看待。

首先無法否認的是,語言膨脹帶來了語 言貶值。經濟學上,通貨膨脹往往帶來價值貶值,語言上同樣如此,這種貶值體現在兩處:

人的語言表達能力上

當我們長時間使用一種語言,就會養成“語言慣性”和“語言惰性”,即習慣用這一套語言體系評論所有事情。而當這套語言體系是互聯網熱詞,特別是“概括性”熱詞,我們就會喪失表達的準確性與精準度,從而影響討論的走向和深度。

例如,內卷,本意是無意義的競爭,現在卻代表了一切和努力相關的情景。刻苦努力是內卷、積極進取是內卷,只要不擺爛就都內卷;pua,本意是精神控制的延伸,如今發展到只要是和批評相關事情,都要被歸納爲“pua”。

“抽象”、“難評”、“無語”,也成了萬能評價詞,無論人做了什麼複雜的事情,讓人產生了什麼複雜情緒,最後都可以用“真無語”結尾。

習慣用概括性熱詞回答一切後,表達能力會在無形中消解,形成:離開這些詞無法交流,越離不開越用,越用表能力越差的惡性循環。

語言傳達的情感濃度上

當詞語本身的力度被減弱,人們就需要使用更多或力道更大的詞語表達相同意思。

例如,本來表達認可或滿意只需要一個“好”字,現在需要跟進成:好的好的、非常好、超級好!纔會顯得不敷衍,無形中導致溝通成本上升,但是準確率卻下降,我們需要在表達中過濾“雜質”才能得到真實感受。

相反地,也有一種觀點認爲語言膨脹提升了溝通效率。

稱呼、方式、節奏,都是溝通中會影響局面的小細節,但當大家都暗忖一個套路時,就會變得容易了。說白了:套模板就是好用。

不管對方職級,一律都“老師”,不管對方身份,一律都“寶子”,不用猜對方心情,看到“嗯嗯、~、好滴”那就沒有撕破臉,起碼能苟完這次合作。

所以這些現象到底是好是壞呢?

答案就交給大家結合生活自行感受了啦~畢竟交流的本質是準確傳遞信息、表達意圖,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選擇哪種表達方式的主動權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編輯:Nagasaki

撰文:Miao

排版:Lydia

設計:姜黑勒久

圖源:新浪微博、抖音、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