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楊樹浦路有關的馬路

與楊樹浦路有關的馬路

文 | 獨木成林

TONIGHT

夜讀

在上海市區東部有一條著名的小河叫做楊樹浦,楊樹浦南北向,直通黃浦江。上海開埠不久,美租界當局就在楊樹浦四周圈地,建立租界,開路建廠,使這些原來屬於農村鄉野的土地迅速城市化。

美租界較早修築的一條馬路就是從東大名路到楊樹浦的馬路——楊樹浦路。1869年之後,中外廠商紛紛沿路建廠,其他縱向的、橫向的馬路也應運而生。其中一條貼着楊樹浦西岸,呈曲線狀的馬路當時取名叫蘭路,而沿東岸的曲線也有一條馬路,當時取名西啞路。1943年,租界收回後,當時的政府將這些帶有租界色彩的馬路重新改名。蘭路改名蘭州路,黑龍路改名杭州路、光州路改名廣州路……而與杭州路交叉的西啞路則改爲西湖路。

西湖是杭州的“明珠”,以自然的湖光山色聞名於世,是中外聞名的旅遊勝地。將緊貼楊樹浦河岸又與杭州路交叉的馬路改名爲西湖路,既符合上海多數馬路以中國地名命名的原則,又與原來西啞路路名有某種歷史文脈的延續,更與周邊的揚州路、眉州路等馬路名有一種地理淵源上的關聯,還富有詩意和遐想。

不過,在以往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西湖路並不像杭州的西湖那樣富有詩情畫意,而是被煙霧瀰漫和機聲轟隆的紡織廠所佔據。西湖路被分成南北兩段。北段是上海第三十一棉紡廠的西廠區,南段則是上海第二十九棉紡織印染廠大門前的馬路,西湖路140號。這兩個紡織廠都是幾千人的大廠,建於上世紀20年代前後,歷史悠久,廠區寬闊,產品豐富,銷售紅火,曾經都是上海紡織業的支柱企業,也是見證楊樹浦工業區形成的歷史縮影。

城市建立之初,製造業等工廠總是建在離水最近的地方。就因爲靠近黃浦江,瀕臨楊樹浦,這些工廠都有得天獨厚的交通運輸和排污便利,因而創造了那個時代的產業輝煌和歷史記憶。

但隨着時光和歷史的推移,特別是伴隨着上海工業產業結構性的調整,不少昔日風光無限的企業開始日見式微,上海的紡織業首當其衝,因此楊浦區的不少紡織廠陷入關轉停的歷史結局,自然位於西湖路上的兩個大紡織廠也不例外。上世紀90年代中期,這兩個紡織廠整體遷移到別處,大部分工人下崗,原廠區興建房地產。於是原上棉三十一廠區變成了“長陽新苑”商品房住宅小區,自此北段的西湖路徹底湮滅在商品房的大潮中,成爲小區的一部分。而原上錦二十九廠的廠區則成爲以“廣杭苑”命名的小區,取廣州路和杭州路交界區域之意,西湖路則成爲小區的一個邊門通道,從這裡可以直達廣州路和蘭州路。

“廣杭苑”是一個多層和小高層交錯的住宅區,整個小區正好位於楊樹浦自然形成的一個彎道口,形似一個天然的半島,東西兩條完整的景觀主軸,把河岸、草坪、廣場、綠樹、亭臺樓閣,連成一脈,水天一色。特別是幾頂由鋼模撐起的巨大遮陽傘,遠遠看去像雲、像帆、像船……掩映在綠樹叢中,真使人有置身於杭州西湖邊的恍惚感。

也許只有到了今天,西湖路才彷彿與它的命名相稱,但可惜的是,“西湖路”這個路名幾乎就要湮滅了,這裡已經沒有路牌了,只是在有的地圖上,西湖路還有一段“顯示”。

潮起潮落,路滅路興,一切都是一個城市變化發展的印痕。

投稿可發至zfk@yptimes.cn

作者:獨木成林

編輯:顧金華

誦讀:劉雨晴(上海體育大學)

視覺/封面:邱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