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印角力海陸並進 陸在印度洋建移動補給點
中國大陸的印度洋戰略,不僅引起自認是印度洋真正主人的印度恐慌,也令遠在地球背面的美國警惕,直接把中國大陸的企圖稱爲「珍珠鏈戰略」,並指這條珍珠鏈是中國大陸困住印度,以稱霸印度洋的戰略。(圖/中央社)
中國海軍南海艦隊遠海訓練編隊2月20日在東印度洋進行武力營救演練。由長沙艦與海口艦組成的編隊採取登船營救、掩護策應等方式,抓捕打擊「海盜」,營救由駱馬湖艦模擬的被劫持商船。(圖/新華社)
中國與印度崛起,隨着邊境爭議白熱化,兩國的角力已由暗鬥變爲明爭。除了長達3,500公里的陸上邊界外,印度洋是雙方另一個角力場。
印度洋是全球最重要的貿易與石油運輸航道,全球有一半的貨櫃運輸,還有超過70%的石化產品運輸,都必經過印度洋。
據《環球時報》10日報導,中國海軍爲了實現「大洋存在」的戰略目標,艦艇編隊在亞丁灣海域開創了海外補給新模式,如同在印度洋上有了一座移動的「補給點」。
日前航經亞丁灣海域,參加中俄聯演艦艇編隊的中國海軍成功接受了第26批護航編隊海上補給。
而匿名軍事專家9日告訴《環球時報》,赴俄參加聯合演習的艦艇編隊航程遙遠,下一步還要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大西洋,北上直至波羅的海附近海域。「雖然艦艇編隊有排水量2萬噸的綜合補給艦駱馬湖艦,但它攜帶補給數量畢竟有限,在自身需要消耗的同時,爲編隊其他兩艘艦艇進行油、水等後勤補給的能力受限。借用第26批護航編隊進行油、水補給,提高了編隊後續保障能力,也提升了整個編隊連續機動能力。」
中國海軍南海艦隊遠海訓練編隊2月20日在東印度洋進行武力營救演練,特戰隊員在小艇上保持高度戒備狀態,準備登上被「劫持」船隻進行營救。(圖/新華社)
專家認爲,這次「接力式補給」的成功完成,減少了編隊停靠他國港口補給的成本,也節約了航行時間。
而這次後勤補給方式的新模式,更深遠的意義在於──中國海軍在印度洋上有了移動的後勤補給站,使中國海軍隨時能以在亞丁灣上的護航兵力做爲支撐,有效地因應相關區域突發事件需要。
專家指出,中國海軍要實現「大洋存在」的戰略目標,依舊有些短板需要補齊,高效、有力的後勤保障是最關鍵的問題之一。
「這次中國海軍利用在亞丁灣海域的護航編隊,爲途經該海域的艦艇編隊進行 『大洋前置補給』,是一種有益的探索。對日後諸如此類的遠洋行動,有非常大的幫助。中國國家利益正向全球拓展,需要有隨時能用的遠洋艦艇編隊提供支撐,而能否提供充足的後勤保障,是決定這一目標可否實現的關鍵。中國海軍在大型作戰艦艇不斷建造和入列的同時,現代化、多功能的大型遠洋補給艦船,以及必要的海外後勤保障設施,也將會更頻繁地出現在世人的視野中。」
五角大廈的一份報告2005年首度曝光,指中國在印度洋採取「珍珠鏈戰略」。美國一些戰略專家認爲,中國要發展藍水海軍,就不可能沒有補給基地,因此透過資助等各種方式,取得海外停泊基地。從印度洋西側到東側,中國協助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孟加拉與緬甸興建港口與各種基礎建設,以作爲中國商船與海軍的遠洋補給站,以作爲中國在印度洋擴張勢力的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