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地緣風險 固態電池大廠輝能投資法國1800億

輝能科技坦言受政治議題影響,將赴法國設廠。圖爲輝能科技創辦人兼執行長楊思枏昨陪同法國總統馬克宏參觀廠房。(路透)

繼股神巴菲特稱因地緣政治考量,影響到其投資臺積電的意願後,路透報導,臺灣固態電池大廠輝能科技創辦人兼執行長楊思枏12日宣佈,將在2030年前於法國北部港口城市敦克爾克(Dunkirk)投資52億歐元(約新臺幣1800億元)建超級工廠,且報導中稱,楊宣佈這項投資時說:「由於政治議題,董事會不想在那裡(臺灣)擴張太多產能;(輝能)不再是一間臺灣公司。」

法國大力支持 馬克宏親訪敦克爾克廠房

但輝能爲此緊急澄清並向經濟部長王美花解釋,強調是爲了就近服務全球車廠與客戶,纔會赴法國佈局。

路透報導,輝能(ProLogium)高階主管表示,在法國總統馬克宏具有競爭力的電價遊說下,法國擊敗德國、荷蘭等12國競爭對手,贏得輝能在海外建立的首家汽車電池廠。這是輝能在海外第一家、也是最大的工廠,預計爲法國創造3000個就業機會,併爲敦克爾克地區提供12000個間接工作職位。

據報導,楊思枏表示:「我們希望根據市場情況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同時爲敦克爾克廠籌集資金。」輝能正在申請貸款和公開募股來爲法國工廠提供資金,並準備從法國政府、敦克爾克地區城市,及可能的歐盟基金中,獲得財政激勵補助;馬克宏昨天親訪輝能於敦克爾克的超級工廠廠址,並正式宣佈這項高達52億歐元的投資。

輝能科技國際發展執行副總諾曼德(Gilles Normand)不排除未來赴美投資。他表示,德國汽車製造商賓士和越南集團Vinfast已經入股,投資法國不僅是爲了建立一座海外生產中心,輝能也在臺灣以外的地方建立設施,採購原料和從事研發活動。

一度稱不再是臺灣公司 改口「不僅僅」是臺灣公司

輝能是第四家進駐敦克爾克的廠商。諾曼德說,法國正在發展北部的電池生態系統,該地區之前已宣佈了3個投資項目,包括中國「遠景科技集團」(Envision Group)在雷諾(Renault)電動車的一個項目,和法國電池初創公司維科(Verkor)的一個工廠等;其他3家工廠加起來提供約5500個就業機會。

對於路透的報導,輝能科技昨嚴正澄清稱,有關執行長曾提及輝能將「不再是臺灣公司」爲媒體誤植,非執行長所言。執行長的訪談原文爲:「輝能未來將不僅僅是一家臺灣公司,更必須是國際企業。」執行長的言論要表達的是,將臺灣生產經驗複製到海外,就近提供全球車廠與客戶。

此一堪比「護國神山」等級的鉅額投資計劃,也引起經濟部高度關注,王美花特就此事和楊思枏聯繫。王美花說,楊解釋輝能要到歐洲佈局,「不僅僅是臺灣公司」,而且要佈局國際。與「不是臺灣公司」差了「僅僅」二字,但意思完全相反。楊思枏並向王美花掛保證,輝能肯定在臺灣研發、生產電池是很好的生態系,只是因爲有接近客戶的需求,纔會赴國際佈局。

蕭美琴反駁巴菲特 曾銘宗酸你會相信誰

另外,駐美大使蕭美琴9日接受《華盛頓時報》專訪時反駁巴菲特,稱「在臺經商很安全」;對此,國民黨立院總召曾銘宗表示,區域政治上有危險,巴菲特外號是「投資之神」、「經營之神」,「你們相信巴菲特?還是相信蕭美琴?」蕭美琴出來反駁,只是把議題鬧得更兇,誰會相信蕭美琴?她懂投資嗎?股票投資人最現實、靈敏,蕭美琴是基於政治動機做反駁,相信一般投資人會相信巴菲特。中華民國是2300萬民衆生存的地方,我們寧願相信巴菲特講的不是真的,希望中華民國能和平安全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