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漲+需求淡 陸輪胎業獲利不妙

證券日報報導,18家A股上市的輪胎企業,有13家前三季淨利負增長,甚至有部分企業陷入虧損。

自2020年第三季開始,輪胎生產所需的主要原料價格就已開始上漲,一直延續到2021年全年。公開數據顯示,天然橡膠現貨價格於2021年2月底最高漲至每噸15,575元(人民幣,下同),年增49.76%。截至12月29日,最新價格爲每噸13,720元。

除了原料價格上漲以外,受到新冠疫情影響,以及蘇伊士運河堵塞造成海運費暴漲,使輪胎產品出口困難。2021年海運費一度高出往常的五倍以上,甚至有熱門航線的海運費漲幅接近十倍。

在原料以及海運費上漲背景之下,2021年下半年,大陸輪胎企業掀起漲價潮。第一波漲價始於8月,10月至11月發動第二波漲價,12月則掀起了第三波漲價,每一波的漲幅不等,最高漲幅達到7%。而輪胎業2021年的漲價次數之多、幅度之大,讓從業人員感嘆「實在少有」。

雖然大陸輪胎企業頻頻喊漲,但是漲價的轉嫁過程並不順暢。在下游配套市場,2021年大陸汽車銷量萎靡不振,使漲價後的輪胎「有行無市」。

西部證券化工行業首席分析師楊暉指出,產品漲價有一個傳導過程,但2021年輪胎漲價的傳導過程並不順暢,許多輪胎生產商的毛利率銳減。

輪胎漲價,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原料成本上漲的壓力,但2021年大陸輪胎市場需求明顯偏弱,輪胎漲價傳導不暢,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下,通路之間漲價阻力重重,漲價很難對衝成本上漲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