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物料價格狂飆 7月進口玉米價再較2月漲超過3成

近年因爲新冠肺炎疫情、塞港,近日更應俄烏戰事、多國再祭出貿易限制,使大宗原物料價格狂飆。(報系資料照)

近年因爲新冠肺炎疫情、塞港,近日更應俄烏戰事、多國再祭出貿易限制,使大宗原物料價格狂飆,依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估計,今年全球的糧食價格將較去年上漲20%,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將從「糧食安全」跨部會往後盤點6個月。

農委會今天召開「因應近期國際情勢變化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座談會,邀請業者、政府、學者等提出如何確保我國糧食安全;會中簡報提及,推估今年7月進口玉米價格每公斤將達13.31元,較今年2月的價格再漲超過3成。

陳吉仲表示,此次的情況是1970年代至今最險峻的一次,尤其俄烏戰事更推升玉米的價格,現在又是其春耕期間,影響甚至會達到明年,加上全球制裁俄羅斯、俄羅斯也反制,影響各國肥料供應及糧食生產,玉米及小麥的價格恐怕大幅上漲。

卜蜂董事長、飼料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鄭武樾說,飼料業者配合政府政策,提前採購原物料,但如果價格下滑,也希望政府要了解風險。他也說,政府不要一直控制物價,應該隨着通膨轉嫁至市場,如果一直壓制不住的話,反而會使價格大幅度增加。

中央銀行副總裁陳南光指出,除了受到近期俄烏戰事導致物價上漲外,更長遠因素如去全球化、供應鏈重組等因素,皆是使物價上漲的原因之一,加上近期美國聯準會可能會繼續升息,一旦臺美利差擴大,加劇臺幣貶值,會使輸入性通膨壓力上升,央行將盡全力穩定物價。

經濟部次長陳正棋說,經濟部配合農委會穩定國內物價,從確保庫存的「保量」至穩定價格的「保量」,雖然我國消費者物價指數接近3%爲主要國家中較低,但仍對民衆有影響,雖然政府用了大量措施防止哄擡物價,但消費者在麪食方面恐怕負擔會更大,政府因應外消費者也要有所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