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頂番踩街 開啓鹿港四季紅

文武廟舉辦千人揮毫活動。(圖/鹿港鎮公所提供)

鹿港發跡甚早,前清時期的「蚶江對渡」開啓了兩岸貿易的篇章,昔時商賈雲集留下的印記,不經意走訪鹿港小鎮的巷弄間,斑斑可見。

假日裡遊客熙來攘往的「鹿港老街」,是由瑤林街與埔頭街組成,清領時期爲「船頭行」(擁有船隻的貿易商)所在地,利用屋宅前臨街道、設立店鋪;後臨河道可讓船隻靠岸卸貨,爲當時商業最繁華熱鬧的街區。

後因港灣泥沙淤積,往來兩岸貿易功能逐漸式微,然而所留下的典雅街屋聚落,極具歷史文化價值,在1986年由政府出資整修,規劃爲「鹿港古蹟保存區」。

獨特粿糕酥餅 滿滿鹿港味

處處可見古蹟的鹿港,蘊藏着還有祖先們遺留下來的多元傳統文化。就拿與常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食」來說,鹿港糕餅聞名全臺,許多中部地區的婚嫁囍事,都會前來訂購囍餅,可見鹿港糕餅業在人們心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從傳統祭祀會用到的龜粿、到糕、米老、酥、餅,每一款點心,其實都有着不同的特色及口感,更是具有着獨特的「鹿港味」。

總鋪師手路菜 饕客聞香來

而靠海吃海的鹿港,更是傳承下老饕們無法忘懷的「古早味」。臺灣在50年代,美援挹注、經濟逐漸復甦後,昔時富裕人家都聘請「家廚」,張羅着家庭的餐飲。直到後來這些廚藝精湛的廚師們,因應着「辦桌」(臺,外燴的意思)的市場需求,輾轉成爲外燴的「刀指師」(臺,意指總鋪師),更有流入傳統市場內、成爲今日的「民俗小吃」,每到假日,吸引饕客們流連忘返。

鹿港桂花巷藝術村「小鹿不倒翁」裝置藝術。(圖/鹿港鎮公所提供)

春節廟宇慶典 熱鬧到元宵

鹿港有着「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的稱號,由寺廟的密集程度,不難想見居民們的虔誠宗教信仰以及慶典時絡繹不絕的香客人潮。每到過年期間,從除夕夜裡各大寺廟的開香祈福;正月初一開春時,前來拜拜求取一整年好運吉兆的民衆;初五迎財神、初七文衡聖帝的踩街賜福活動;初九天公生(玉皇大帝聖誕)時、一心誠敬的祭祀科儀;「小過年」元宵節的「頂番踩街」活動,過年期間一系列的熱鬧等等,拉開了「鹿港四季紅」的序幕。

鹿港四季紅 時令風情 輪番上映

「春來、夏鬧、秋收、冬歡」是鹿港鎮長許志宏上任以來,以在地文化特色爲背景,所舉辦的「四季紅」帶狀活動,每一系列的活動串起春夏秋冬不同的風情,引領着造訪遊客們體驗不一樣的鹿港風情,感受在地深厚的文化底蘊。

一座偉大的城市,往往需要建立在令人尊敬的常民文化與歷史脈絡,而這些珍貴的無形文化財,恰好在活教材的鹿港,豐盛的呈現着。鹿港鎮長許志宏表示,祖先們所傳承下來的文化資產彌足珍貴,身爲鹿港鎮的大家長,肩負起傳承使命責無旁貸。

鹿港的美,很值得您前來,賞古蹟、看工藝、品美食、嘗小吃,歡迎全國的鄉親朋友們,新春期間來趟知性之旅,體驗一下鹿港小鎮的人文風情。

領航員:許志宏(鹿港鎮長)10天的年假裡,是否有安排出外遊玩的計劃呢?兼具多元文化意涵的鹿港小鎮,相信是您不可錯過的選項!志宏在此向全國鄉親好朋友們拜年,祝福新的一年裡,福兔迎祥、諸事迪吉。(圖/鹿港鎮公所提供)

(鹿港鎮公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