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迎今年最小滿月 錯過再等62年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22日預告,24日元宵節當晚將出現今年最小滿月,尤其「元宵節逢最小滿月」相當罕見,這次錯過要等到2086年2月28日才能再次看見。(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提供/蔡佩珈臺北傳真)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22日預告,24日元宵節當晚將出現今年最小滿月,而且「元宵節逢最小滿月」相當罕見,上一次出現已是1962年2月19日,錯過這次要等到2086年2月28日才能再次看見。此外,天文館指出,元宵節當晚還會出現2次哈伯太空望遠鏡凌月奇景。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也是春節後的第1個滿月,天文館表示,今年元宵節的滿月發生在2月24日晚間8時30分,此時月球距離地球40萬5917公里,視直徑約29.43′,是今年最小滿月。

天文館強調,元宵節逢最小滿月十分罕見,上一次發生在1962年2月19日,下一次則會在2086年2月28日出現,雖然前後均時隔62年,但只是巧合,沒有周期性,舉例來說,1900年與2148年元宵節出現的滿月,都不是當年最小滿月。

館方指出,凌月指小天體從大型天體前方飛越的景象,哈伯太空望遠鏡將在元宵節當晚2度從月亮前方經過,第1次發生在晚間6時36分左右,位於臺中港至蘇澳鎮間的部分區域可見;第2次則約在晚間11時35分,只有桃園大園至宜蘭頭城間的狹長區域有機會觀賞。

天文館副研究員吳志剛說明,哈伯太空望遠鏡是繞着地球轉的天文觀測衛星,主要用於觀測宇宙各種星體,即使繞地球1圈只需要96分鐘,但因爲月亮相較其他天體小,哈伯太空望遠鏡不常飛越月球前方,因此在元宵節當晚能見到2次相當少見。

館方提醒民衆,元宵節當晚的凌月過程僅約1秒鐘,須藉助天文望遠鏡輔助觀察或錄影,才能捕捉到哈伯望遠鏡飛掠月球表面丘壑坑洞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