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趨勢 小心資安危機

但KPMG安侯數位智能風險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謝昀澤認爲,投資界經常放大了新科技的長期效益預期,而忽略眼前的實務風險門檻。無論從投資人或科技使用者的角度,謝昀澤提醒,「隱私與資安」,將是影響元宇宙發展的最大「兩個黑洞」。

謝昀澤表示,除了商業模式、應用創新、5G/6G網路頻寬、頭戴裝置輕巧等條件外,觀察過去新興科技的發展,因爲無法解決資訊風險問題而夭折的創意產品比比皆是,尤其是穿戴式裝置及家庭智慧設備。

謝昀澤分析,創新數位產品或服務的成功之道,能否跨越數位風險障礙,絕對是關鍵因素。例如要透過AI運算建構出虛擬世界,勢必要讓使用者穿戴上具有許多感測器的穿戴式AR/VR裝置,同時會將玩家的表情、眼部運動、手部活動、說話語音、甚至生物辨識特徵與周遭環境等數據全數進行蒐集。

而元宇宙中的所有互動行爲,包含移動、購買、交談對象、思考邏輯、應對態度與個性化偏好等資料,也全數被元宇宙記錄。

謝昀澤認爲,元宇宙未來擁有的不只是形式上的個資,連最深層的價值觀、人生觀及世界觀等「三觀思想」的人格特質,及行爲過程中的意識、雜念,甚至歪腦筋,都會被分析留存,元宇宙可能也讓現實生活中的人們「原形畢露,無所遁形」。

在現實世界已經存在的各類新興科技風險事件,例如穿戴裝置本身或雲端儲存資料遭駭客入侵,平臺廠商隱私大數據濫用、虛擬貨幣盜失、使用人工智慧製作假新聞等問題,謝昀澤指出,這些資安風險在元宇宙不但不會消失,且都將會被「繼承」,並在交互作用、數據拼圖加乘效果下更嚴重。

以近期發生的網路影片假面換臉事件爲例,元宇宙空間因爲真實與虛擬界線的模糊化及匿名化的特性,更可能充斥「真的虛擬假臉」、「虛擬假的真臉」等更撲朔迷離,真假融合的混淆性資訊。

將來「眼見爲憑、有圖有真相」的傳統規則,勢將不再存在。謝昀澤表示,在可見的未來,「元宇宙訊息確信與查證中心」會是個可獲利的熱門行業、「元宇宙資訊防護戰警」會是高薪的稀缺職位,而「元宇宙隱私受害者聯盟」則可能是擁有最多會員的公益團體。

KPMG安侯數位智能風險顧問公司創新服務總監林軒宇則指出,未來世界很繽紛,但現有保障很陽春,消費者在接受任何線上服務的同時,必須「停看聽」,預設停止分享自己過多的隱私資料,如位置、通訊錄、照片、健康資料等,並減少將線上服務允許串聯其他不同的APP或是社羣媒體帳號。

在購買產品或登入使用時,應仔細閱讀新服務的隱私保護政策,尤其是關於蒐集資料類別、提供外部利用等章節,並確認線上服務的各種隱私設定,減少自己將隱私資料暴露風險,同時應確認法律保護的範圍與執行的限制,以瞭解自身的權益。

此外,消費者也需保持對於新服務的風險敏感度,如透過可信賴的特定論壇、新聞媒體等獲知最新訊息,若有隱私相關疑慮,可立即退出或刪除相關應用服務、APP或軟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