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什麼時候才能到來?五位專家認爲最起碼10年起

9月10日消息,由本站科技頻道、本站遊戲頻道主辦的“元宇宙·互聯網終極形態的機會與挑戰”沙龍今天線上線下同期舉行。

在圓桌對話《什麼平臺才能承載元宇宙》環節, 《元宇宙》作者趙國棟作爲特邀主持,主持了北京郵電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喬秀全、英諾天使基金合夥人王晟、北京共識數信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李明、太一集團董事長鄧迪參與了討論。

問題一:元宇宙是噱頭還是未來?

喬秀全認爲,元宇宙是未來,而不是噱頭,但是需要努力。

王晟表示對元宇宙關注很久了,元宇宙是未來,但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李明表示,元宇宙是未來,尤其在區域區塊鏈結合方面,會很快有個拐點。

鄧迪則認爲,現在的元宇宙非常像區塊鏈早期就是噱頭,接下來肯定會進入到元宇宙高度的成長期和泡沫期。“我們現在也在投元宇宙,也在看很多元宇宙相關的產業鏈上的項目。”鄧迪提到。

問題二:元宇宙最大阻力是什麼?

喬秀全認爲,元宇宙概念出來之後需要相應技術來支持,特別是AR/VR等技術,但是否得到很好的體驗和應用還是有個過程。

最大阻礙,喬秀全認爲一個是終端,沒有好的終端和用戶體驗很難發展起來;另外一個是網絡,元宇宙很多信息需要數字孿生技術,需要將物理世界信息實時同步到虛擬空間,通信量會非常大,對網絡需求非常大。數字人等技術可能需要放到6G。

王晟認爲元宇宙最大的阻力一個就是自然規律和發展規律,第二個就是人。

王晟表示就自然規律來說,還需要符合自然發展規律,元宇宙是一個長期的至少要10年,也許是20年、30年才能達到成熟。

就人來說,王晟表示元宇宙有三種人,第一種人是有深刻洞見和底層思考的創業者和投資人,元宇宙這個詞只是爲了提升溝通的效率;第二種人是被忽悠的,或者說是投機分子;第三種人是主動忽悠別人的。人是很大的障礙,希望第一種人越多越好,其他則是越少越好。

李明認爲,元宇宙很大障礙是在應用場景挖掘上。從行業發展角度來說,有了人有了場景之後,才能實現元宇宙的共享、共智。

問題三:元宇宙哪項特徵最吸引你?

喬秀全認爲,AR/VR等,從用戶體驗角度來說是最吸引的地方。“元宇宙對我來說最吸引我的是其沉浸感和實時性,更加逼近我真實的感受。”

王晟認爲,如果將元宇宙看作一個整體一個系統時會是個複雜的科學和經濟系統,在變化過程中很多東西是不知道的。

“我們認爲元宇宙剛剛開始,AR/VR稍微有些發展了,但從元宇宙整體來看還剛剛開始。”王晟表示,“因此,我們不投應用,也不投內容,而是投的基礎設施,比如AR/VR或者相關技術引擎。我們最關注的是元宇宙的底層基礎設施。”

李明則表示:“元宇宙最吸引的是新的文化範式,大家可以用自己的第二或第三重身份來做創作。在元宇宙裡我可以有多重身份,哪怕是畫畫或者內容創作。”

鄧迪認爲,元宇宙對其來說最大的吸引點就是它是一個終極命題。

“大家都往那個方向幹就可以了,所以這是非常逼近終極命題的方向,我認爲這也是人類未來必經的方向。”鄧迪認爲。

另外他表示,元宇宙特別吸引他的地方,就是人類的需求是很容易有止境的,但是人類的夢想是沒有止境的,所以元宇宙是一個解決人類無盡的夢想和有限的社會資源矛盾的解決方案。

問題四:你認爲什麼時候進入元宇宙?

喬秀全認爲還需要10-15年才能進入元宇宙(頭號玩家呈現的樣子),6G來了我們才能進入元宇宙。

王晟認爲,目前元宇宙只處於名詞共識階段,如果現有技術上(頭盔式的)可以實現比較好的體驗的話,那麼將是10年之內;如果要實現腦機接口那種需要20年。

李明則比較樂觀,其認爲如果要達到電影裡“綠洲”的樣子可能需要5-8年,但如果元宇宙在生活中實現的話,還需要15年時間。

鄧迪表示,現在在看《頭號玩家》、《失控玩家》的這批小孩子長大之後,天生會對元宇宙產生這種親近感和居住感,所以等這批小孩長大,元宇宙是爲他們準備的。

“我一直在強調一個觀點,元宇宙不是爲我們這批人準備的,是爲他們準備的,他們天生就是元宇宙的原住民。”鄧迪表示,“差不多等他們長大就是10到15年吧。”

以下是圓桌實錄:

趙國棟:大家好,很高興在一塊兒討論元宇宙這個話題,因爲這個話題最近也比較熱,題目都叫噱頭還是未來,到底是吹牛的泡沫還是真的到一個未來了,這個也辯論了好幾場了,也有一些不同的意見。今天我們在一起也探討一下這個話題。

第一個問題,大家做一個簡短1分鐘的介紹,讓大家知道你是誰,介紹之後再開始交流。我們第一個問題是說先給一個確定的答案,介紹完之後你說認爲元宇宙是噱頭還是未來?

喬秀全:我覺得這是未來,但是還尚需努力。大家好我是來自北京郵電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實際上現在我主要是從事基於Web的AR和VR的研究,基於Web  XR這塊的技術。

我覺得今天這個話題非常好,做面向6G的這種新的通信網絡,所以正好是要解決未來的元宇宙或者我們說數字孿生應用的一些需求,謝謝!

王晟:大家好,我是英諾天使基金的合夥人王晟,我們是一支早期的投資基金,我們願意給優秀的創業者第一張支票。

對於元宇宙這件事我們已經關注了很長的時間了,因爲本來英諾在文娛和科技兩個領域兩個強項。我覺得元宇宙其實是一個把優秀的文娛的內容和最先進的技術結合在一起的。我個人認爲元宇宙是未來,但它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李明:大家好,我是北京共識數信的聯合創始人李明,可能比較陌生,我本人是從事區塊鏈應用的工作者,大概也在區塊鏈這個領域工作了有5、6年時間。我對於今天這個話題我主要的(看法)我也覺得是未來,尤其是跟區塊鏈結合這一塊兒,我覺得兩個核心技術都將迎來一個很好的拐點。

趙國棟:我覺得我們今天這四位嘉賓結構特別好,學術界、投資界、創業者,都不約而同都選擇了元宇宙就是未來,但是也有人已經義無反顧地開始幹了,有些人還覺得道阻且長,還得慢慢再探索一段時間。我覺得拋三個問題咱們這30分鐘就差不多了:先說第一個,你認爲最大的阻礙和阻力來自什麼地方?

喬秀全:元宇宙提出來之後大家現在都比較關心和關注,但是我覺得這個概念出來以後,它必然需要相應的技術來支撐,特別是我們說VR、AR也說了很多年,但真正你比如說現在市場上是不是得到了普通用戶非常好的感受和體驗,應用是不是大規模的起來,我覺得這個還是有一個過程。

我覺得它最大的障礙,現在一個是終端上,我覺得你沒有好的終端,沒有好的用戶體驗,我覺得這個很難發展起來。

比如元宇宙裡面,我們強調這種虛實融合或者是完全虛擬的這種體驗,現在完全是視覺的AR、VR,未來還需要觸覺,也需要有嗅覺等等這種全息的感官。

這種怎麼能夠支撐的元宇宙,所以我覺得在終端這一側,我覺得目前從AR、VR的發展來說,會對這個產業帶來很大的影響,對它的成熟或者對它應用的開展會帶來很大的影響。

另外一個我覺得是一個網絡,元宇宙裡面很多的信息實際上需要我們從涉及到數字卵生的技術,數字卵生很多要把物理世界的信息實時的同步到信息空間裡面去,並且還要和物理世界活動之類的,那麼這樣的話,實際上通信量是很大的。

比如現在說未來數字人,數字孿生人,現在很多隻是一個外表,或者他形態的一個動作,表情的一個動作你把它闡述過去。

未來可能我們體內也會相應的納米傳感器把人體內的信息也能夠傳染出來,能夠實時的同步到網絡上去,這樣才能形成一個真正的數字孿生人。

這些數字的傳輸量是巨大的,現在光要靠5G網絡可能它還達不到,所以目前來說,這些新的一些應用場景,全息的通信,這種數字人我們更多的可能就把它放到6G的未來的應用場景裡去,來進行一些滿足。

王晟:我覺得對元宇宙的限制,無非是兩個,第一個就是自然規律、科學規律,裡面所有的事物發展都要符合科學規律。

我覺得第一個是人,就是說首先怎麼理解,爲什麼今天元宇宙這麼熱,爲什麼像投資人去看這個雲宇宙創業者也需要,我覺得其實是三種人。

第一種有深刻洞見底層思考而且長期關注的這個領域的創業者和投資人,元宇宙對他們來講,提出這個詞只是爲了,大家爲了提升溝通的效率。

第二種人是被忽悠的,覺得哪熱往哪去,或者換句話說就是投機分子,不管是投資人,還是創業者都有很多不思考的,都有很多覺得風口來了,豬都能飛上去這樣的人,這樣的人是大多數。

第三種人是什麼呢?是主動去忽悠別人的,把別人拉到這個裡面,但是我其實對NST和區塊鏈是沒有偏見的,但我認爲這裡面的確有一些人,就是在忽悠別人的。

所以人是一個很大的障礙,我們希望第一種人越多越好,希望後面的人越少越好。

第二個就是自然規律是一個很大的障礙,比如說70年代,半導體發明出來到你整個個人電腦的出現,這中間也用了30多年的時間。今天講元宇宙,它是一個長期的,至少要有十年,也許是20年,30年才能到達大家真的覺得成熟的,就好比PC互聯網,如果就哪怕從90年代開始算,其實我們認爲它達到相對比較成熟也到了2010年了,移動互聯網也是需要十幾年應用上的發展。

李明:剛纔前面講了技術和人的應用,我本身是創業者,我就從技術它最終的一個落腳去談,我們可能更關注的是應用場景的問題。

我們更關注的是有沒有更多的場景讓我們去突破,除了遊戲以外,剛纔我們前面講到Facebook它自己的視頻會議,其實是有新場景的突破。

我覺得會在這方面有制約的可能是在新的場景的探索上面,因爲本身區塊鏈的發展也是在早期的一個泡沫期,然後到現在大家去談它的應用場景,逐漸的去挖掘更多的場景之後這個技術的價值才能挖掘出來。有了人有了場景之後,我們才能實現元宇宙裡面的共智、共享。

趙國棟:元宇宙,最引你注目的是哪種特徵?你願意爲它做出什麼樣的努力?

喬秀全:因爲我是做AR、VR這一塊相關的研究,我覺得還是從用戶體驗這個角度,這個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如果我有了這些終端設備和傳感器之後,能夠讓我方便地和異地的朋友、異地的人很方便地自由交流,我們現在也在做全息通信,現在戴上一個AR眼鏡,對方如果有個攝像頭能夠把他的三維點雲數據實時地傳過來,或者是站在椅子邊上跟我交流,我覺得這種感受就非常好。

所以,元宇宙對我吸引最大的賣點,我更看重它的沉浸感和實時性,就是它要更加激進我真實的感受。

王晟:因爲元宇宙的概念非常地寬泛,其實我估計之前的分享嘉賓都講了,肯定已經把這個通信、5G,包括未來考慮的這些6G設計進去了,VR、AR、XR、MR都設計進去了,區塊鏈、NFT這些都設計進去了,它是一個非常包羅萬象的概念。如果我們單拆出來每一塊兒,其實它都有它投資的邏輯。

如果我們把元宇宙看成一個整體的大系統,真正像《頭號玩家》、《失控玩家》這樣思考的一個大系統的時候,我覺得它非常複雜,它的一個複雜科學和複雜的經濟系統,這種情況下我們是不斷地在變化的過程中、不斷涌現出來的過程中,很多東西你是不知道的。

對於元宇宙作爲一個整體系統技術程度做的評估來講,我們認爲整體上是剛剛開始。今天你評價VR,可能它上這個小坡已經上了一點,現在體驗比較好一點,那AR肯定技術成熟度比它再差一點。但是作爲一個整體系統,我認爲它是剛剛開始。

所以我們發現離慾望的巔峰還差的非常遙遠的時候,因爲至少還要經過絕望的低谷,才能進入一個良好的發展狀態。所以我們的看法是不投應用、不投內容,因爲你底層技術還沒有做好。

我們現在投的都是基礎設施,比如說相關的硬件,VR、AR,或者混合的這些硬件,比如相關的引擎,包括遊戲引擎、物理引擎,一些帶各種算法的邏輯引擎,人工智能的NPC的引擎、對答的引擎。

李明:更吸引我的它是一個新的文化範式,在元宇宙裡面大家可以用自己的第二重身份,甚至是第三重身份去做創作,哪怕說你去畫一幅插畫,或者像咱們前面講到的用VR做一幅油畫,這些可能都是我們在創作領域一個新的內容的產生。

剛纔講到的創作成果是虛擬世界的資產,剛纔我們在交流的時候,都對這塊兒資產的交易都比較關注。另外一個除了資產的交易以外,我覺得資產肯定是跟人的身份是相掛鉤的,在平行的宇宙裡邊我們的另一重身份是什麼,我底下的身份跟我底下的資產是怎麼關聯的,我覺得這個可能是更吸引我的一個點。我本人可能在這個平行宇宙裡邊有多重身份,無論做遊戲還是畫畫,我覺得都是每一個人未來,就是10年以內一些年輕人更關注的一些點,也是我更關注的點。

趙國棟:想問最後一個問題,你覺得什麼時候進入綠洲?進入理想的元宇宙,我們把《頭號玩家》的綠洲算理想元宇宙吧,可能也不一定,姑且算它是理想的元宇宙,咱們現在開始算多少年進去

喬秀全:我感覺10到15年吧,要真正達到那種效果,大概就是10到15年。因爲10到15年,6G也基本進入一個相對成熟的狀態。

王晟:我認爲說如果用互聯網的角度來去看它,就是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那麼達到一個比較好的在現有的技術前提下像看電影,或者沉浸式的一個綠洲,我認爲10年之內。但達到我們的意識在裡面去跟別人進行交換,甚至我們的意識就在裡面真實的生活了,而不是把它作爲一個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能清晰地界定和分離的情況下,可能要20年以上。

趙國棟:給了個區間,就是腦機接口那樣的20年,戴頭盔的10年,很明確。

李明:我比較樂觀一點,因爲可能自己接觸的遊戲比較多一點。我可能覺得如果說達到這個《頭號玩家》綠洲裡面的情況,可能也就5年到8年,可能相對比較樂觀一些。但是如果涉及到我們更多的生活領域,我覺得可能也就是15年,跟前面領導說的差不多,15年差不多。

趙國棟:今天因爲時間所限,沒有給專家太多施展的空間,我們再找機會。因爲這個話題剛剛開始,會越來越熱,我們會越來越進入這個新的世界。今天就到這裡,謝謝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