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外銷訂單年增率 15個月新低

經濟部統計處21日公佈,民國111年1月外銷訂單金額爲588.7億美元,寫下歷年同月新高,年增11.7%,爲連續第23個月正成長。(中央社)

外銷訂單年增率

經濟部統計處昨日公佈1月外銷訂單達588.7億美元,創歷年同月新高,年增11.7%,同時也是連續23個月正成長。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第四季開始,外銷訂單的成長幅度已逐步減緩,今年1月年增率11.7%,是2020年10月以來,15個月最低水準,經濟部官員表示,主要是因爲宅經濟降溫,加上去年基期已高,預估今年訂單仍會正成長,但幅度將會收斂。

展望未來,經濟部統計處長黃於玲表示,2月外銷訂單金額將達450至465億美元間,有望連24紅、並且續創同期新高。不過,年增幅則落在5.6%至9.2%間。

1月外銷訂單連「23紅」,主要訂單來源,最大是美國,訂單175.6億美元,年增18.6%。其次是中國大陸及香港,訂單153.5億美元,年增8.9%。第三是歐洲,訂單113.1億美元,年減1.2%。

宅經濟降溫 高基期影響

經濟部統計處分析,由於數位轉型及新興科技應用需求持續擴增,加上部分供應鏈缺料狀況緩解,以及國際原物料價格仍處高檔,各大貨品接單皆爲正成長。

海外生產比降至49.7%

進一步按貨品別觀察,受惠5G、高效能運算、車用電子等新興科技應用續增,加上筆電需求仍在,帶動相關供應鏈接單增加,支撐電子及資訊通信產品接單成長,分別年增13.5%及3.9%;光學器材因商用、工業控制等面板需求成長,加上背光模組接單續增,惟面板價格下跌抵銷部分增幅,年增幅度僅0.4%。

傳統貨品因全球景氣穩健擴張,終端需求續強,致基本金屬年增36.1%、機械年增10.1%、塑橡膠製品也較去年同月成長12.1%,化學品年增幅度更達32.6%。由於以國內生產爲主的傳統貨品接單成長幅度較高,以至於外銷訂單的海外生產比降至49.7%,較上年同月下降3.2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從去年第四季開始,10月外銷訂單自年增率14.6%,逐月下滑至今年1月的11.7%,外銷訂單成長幅度已呈現收斂狀況,經濟部官員指出,因疫情催出的遠距商機、宅經濟需求逐漸降溫,加上高基期挑戰,今年成長幅度可能趨緩,外銷訂單再如同去年高成長狀況恐難再常見。

統計處分析,5G、高效能運算、車用電子等新興科技應用商機持續拓展,對我半導體先進製程需求殷切,有助減緩科技貨品第一季接單的淡季效應,不過,變種病毒仍在全球肆虐,加上供應鏈失序問題未解,均爲影響接單之不確定因素,須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