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價撐不住 美國線每大箱運價說降2、3百美元變成降5百
▲美國線每大箱運價調降約500美元。(圖/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張佩芬/臺北報導
上週四(25日)英國知名海運諮詢機構德魯裡(Drewry)宣告貨櫃船運市場運價已經到頂,昨(1)日中午過後,超大型攬貨公司表示美西線最新運價是每大箱(40呎櫃)降200美元,美東線降300美元,但是到了傍晚,接到船公司通知,改爲降5百美元。
攬貨公司分析,7月間重新回到美西線的非聯盟貨櫃船公司,在市場上推出每大箱4800美元的運價,比海運聯盟會員運價低廉1400美元以上,聯盟船隻雖說不受影響,運價還是有下修動作,原本規畫僅降2到3百美元,但到了下班時間,還是出手加大降幅,主要是因爲市場上還有透過配比方式提供較低的運價。
出現配比價是因攬貨公司每五個大箱,其中一個船公司按長約價3500美元(含旺季附加費)收費,另四個收現貨價6200美元,平均下來每大箱成本價5660美元,攬貨公司加2-300美元收貨。
而在大陸市場,原本運價守得很緊的美東線,因爲有超大型貨櫃船公司本月中派出一班加班船,每大箱運價僅收7500美元,讓美東線9700美元的線貨價守不住,本月1日最新運價降爲9200美元,後續發展還有待觀察。
昨日美西線最新運價在5700-6000美元之間,美東線自9700美元降爲9200美元,歐洲線持平,約8600美元。
業界分析,市場運下修除了船噸持續增長,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國際主要樞紐港的壅堵問題已經獲得改善,德魯裡高級港口和碼頭分析師埃莉諾·哈德蘭指出,像東南亞港口擁堵,運送人透過增加在高雄的轉運量來做改善。
德魯裡報告指出,亞洲大多數集裝箱碼頭目前已不再擁堵,美國只有洛杉磯和長灘出現擁堵,但北歐主要港口仍出現擁堵。
緩解擁堵的一個關鍵港口是新加坡,中菲行(Dimerco)大陸公司高階指出,供應鏈中的這一關鍵環節現在基本上沒有擁堵,船舶靠泊等待時間從5天縮短至2天。儘管8月份情況有所改善,但該公司建議託運人仍應提前計劃進出口貨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