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林內小作所揭幕 助身心障礙者學得一技之長

「臺灣大愛社會人文長照創新發展協會」11日舉辦雲林縣「林內小作所」揭牌儀式,由雲林縣長張麗善(左四)等人共同主持,透過天然植物蠟筆代工等,培養身心障礙者基本工作技能。(雲林縣政府提供/張朝欣雲林傳真)

雲林縣政府與臺灣大愛社會人文長照創新發展協會11日共同舉辦「林內鄉小作所」揭牌儀式,爲雲林縣第12處身心障礙者社區日間作業設施,未來將服務15名身心障礙者,透過天然植物蠟筆的代工、咖啡裝袋、貼標籤等工作,培養身心障礙者基本工作技能,從中學得一技之長。

天然植物蠟筆是透過蒐集雲林縣品相不佳蔬果、林內鄉芋頭皮、其他零廢果皮、天然植物等,配合天然大豆蠟製作而成,訴求天然無毒,讓小朋友、身心障礙者、失智長者在畫畫時也能安心使用,並朝SDGs世界永續發展目標前進,未來希望獲得企業支持,在其他鄉鎮拓展更多小作所。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縣社會處對於身心障礙者的照護有諸多規畫,例如輔助器具資源中心智能居家生活館,以「雲林有愛,生活無礙,用智能設計一個夢想家」爲主題,拿下內政部「巢向未來組優選獎」,此次成立「林內小作所」,可培養身心障礙朋友基本工作能力,學得一技之長。

社會處長林文志說,雲林縣去年9月已達超高齡社會,未來將面臨愈來愈多的高齡化與少子化情況,因此雲林有全臺第1座輔具中心「智能居家生活館」,透過居家智能輔具讓年長者及身心障礙者可以生活在社區,子女及照顧者也可放心上班,配合小作所,落實高齡友善、無礙大愛環境。

大愛人文長照協會理事長林秀如指出,創造友善環境,成就智能及發展障礙者最大可能,是協會的願景與目標。今年進一步成立「拉比卡菲」林內小作所,未來將提供身障孩子參與各式活動,也特別設計了光雕互動繪畫設計,提供手衝咖啡、繪畫體驗等,期待社會大衆前來與孩子們互動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