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上會│智取未來:AI算力引領智能革命

隨着技術的突飛猛進,人工智能(AI)算力已成爲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在AI領域競爭力的關鍵指標。

AI算力不僅關乎硬件的運算速度和內存容量,更涉及軟件框架和算法優化的深度融合。它的發展水平已成爲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9月4日,第一財經雲上會節目深入解析了AI算力的內涵,探討了它與通用算力的區別,以及它在硬件、軟件、算法優化等方面的構成要素。節目特邀了匯正財經的資深策略師王傑、匯正財經的資深策略師鮑飛,以及上海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副主任林新華,共同探討AI算力的發展前景、國內外市場競爭格局和挑戰。

什麼是AI算力?

“AI算力,就是指人工智能的計算能力。”鮑飛首先解釋了AI算力的概念,他指出AI算力是專門處理人工智能任務的軟硬件系統的總稱,不僅取決於硬件設備的性能,如CPU、GPU的運算速度和內存容量,還涉及軟件框架和算法優化。

如今,AI算力已經成爲市場關注的焦點,其主要應用包括大模型訓練和AI應用的落地。鮑飛指出,無論是百度、阿里還是科大訊飛等知名企業,它們的AI應用都依賴於強大的AI算力來實現。

此外,AI算力不僅是企業競爭力的體現,更是國家和地區人工智能水平的重要標誌。鮑飛強調:“AI算力對於提升經濟競爭力和推進科技創新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已經成爲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王傑進一步闡述了AI算力與通用算力的區別。他指出,AI算力主要應用於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和AI大模型,具有強大的並行處理能力,AI算力的硬件基礎包括中央處理器(CPU)、圖形處理器(GPU)、以及專用芯片如FPGA和ASIC。而通用算力則類似於日常使用的電腦,執行簡單的互聯網任務和計算任務。AI算力在應用場景、硬件配置和計算需求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例如,AI算力的一個指標是1000P,即每秒能計算1000萬億次,這是普通CPU無法滿足的。

AI算力躍遷:存儲、傳輸與芯片異構化的三重奏

從硬件的升級到軟件的創新,再到算法的優化,AI算力的每一次躍遷都成爲人工智能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回顧過去,林新華稱,自2013年至2014年,GPU算力的顯著提升爲AI的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持,標誌着人工智能的新一波起飛。他將未來AI算力的發展分爲數據存儲的多元化、數據傳輸的複雜化以及數據處理芯片的異構化三個核心部分。

具體在在數據存儲方面,林新華認爲,AI模型訓練對高質量數據集的需求日益增長,這不僅涉及到大量的數據標註和清洗工作,還推動了軟硬件的創新。例如,高帶寬內存(HBM)的使用已成爲AI領域的常態,以滿足在計算和訓練過程中對大量內存的需求。

鮑飛也認爲,數據的傳輸和存儲也是AI算力中越來越受重視的部分。他分析稱,高效的數據傳輸和存儲能夠減少數據訪問延遲和帶寬佔用,從而提升整體效率。算力基礎設施,如數據中心、服務器和網絡設備,爲AI算力提供了物理支撐。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發展尤爲突出,通過“東數西算”工程和全國算力一體化,中國在全球算力基礎設施建設中走在了前列。

同時,數據傳輸的複雜化是AI算力發展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林新華稱,隨着數據量的激增,傳統的數據傳輸方式已不再適用。爲了滿足AI訓練過程中對數據包延時和大小的嚴格要求,需要設計更復雜的數據傳輸通路。最後,數據處理芯片的異構化是AI算力發展的趨勢之一。在一個芯片上集成存儲和通訊功能,預示着未來數據存儲、傳輸和計算將有更多的創新應用。

鮑飛認爲,軟件框架在AI算力中同樣不可或缺。它不僅支持算法的開發,還涉及推理、部署和模型訓練等全鏈條過程,爲硬件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時算法優化是提升AI算力的另一個關鍵途徑。通過算法的完善和優化,可以減少計算資源的需求,提升計算的精度和效率。例如,通過剪枝和量化技術,可以在不影響性能的情況下壓縮算法,加速計算過程。

角逐競爭版圖:芯片、服務器與網絡設備的關鍵角色

在人工智能(AI)算力的全球競爭中,中國正逐漸成爲重要的參與者。從芯片、服務器到網絡設備,中國企業正積極佈局,以期在進一步提升技術和市場佔有率。

鮑飛指出,中國AI算力產業鏈較長,涉及多個關鍵領域。首先,芯片是AI算力的核心,目前中國在GPU芯片領域存在一定的產能瓶頸。儘管如此,國內企業正在取得突破,預計到2025年,隨着技術進步,國產GPU的市場佔有率將顯著提升。

具體看來,鮑飛分析稱,在服務器領域,中國擁有明顯優勢。國內企業如浪潮信息在服務器市場的佔有率較高,達到了30%左右,顯示出中國在這一領域的自給自足能力。網絡設備方面,華爲和中信等國內企業已經能夠提供完全國產化的解決方案,進一步鞏固了中國在全球AI算力競爭中的地位。

王傑也提到,中國在硬件和軟件方面都在不斷進步和升級換代。根據IDC的數據,2023年中國AI服務器市場規模約爲95億美元,而2024年的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10億美元,顯示出市場的加速增長。預計到2026年,這一數字將增長至160億美元。

“市場規模在不斷擴大,但目前中國在全球AI市場份額中所佔比例較低,”王傑分析稱,主要原因是國內算力獲取的難度相對較大。算力獲取的困難限制了某些AI項目的發展和實施。

鮑飛強調,技術創新是推動AI算力發展的關鍵因素。AI算力的快速發展與GPU的推出密切相關,技術創新在滿足日益增長的AI需求方面發揮了主導作用。另外,政策支持也是中國AI算力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中國政府的積極政策和資金支持,爲中國AI算力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當前,國內一些科技巨頭正在積極推動AI算力的發展。王傑認爲,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和字節跳動等公司佔據了國內AI算力總需求的70%以上。這些公司正在不斷努力,對算力及相關硬件和軟件進行升級換代,以期在算力獲取方面取得突破。一旦在算力獲取方面取得進展,中國的AI市場有望實現快速發展。

創新與需求驅動,AI算力供應緊張逐步緩解

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AI算力需求的增長速度遠超預期。然而,市場上出現了供應緊張的情況也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王傑指出,隨着全球AI算力需求飛速增長,AI服務器市場的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5%,每年新帶來的市場增量超過3000億元。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人工智能服務器出貨量達到120萬臺,增長速度超過38%。預計到2026年,AI服務器在整體服務器出貨量中的佔比將達到15%。

國內市場AI算力的增長態勢迅猛,王傑分析,在中國,AI市場的芯片規模在2024年有望增長至2302億元,同比增長91%,這一數據凸顯了國內AI算力發展的強勁勢頭。

林新華指出,從整體來看,場上對於高端AI算力的需求旺盛,尤其是英偉達的高端顯卡等產品。限售政策、國外科技巨頭大量需求。等因素

國內市場方面,林新華指出,中國並不存在普遍的AI算力緊張問題,目前的緊張局勢主要是局部性的。他引用了一組數據,2024年前7個月,中國共建設了10040個計算中心,平均每個工作日建成一個,這樣的建設速度表明AI算力的總體供應是充足的。

林新華預測,未來兩年這種情況將得到顯著緩解。一方面,大型企業的需求將趨於穩定,產能將逐步釋放。另一方面,隨着需求側的調整,許多項目不再需要高端算力,中低端產品即可滿足需求,這將有助於緩解供應壓力。

王傑提到,當前國產化AI進步是非常快的,國內運營商如移動、電信、聯通等也在加快佈局AI服務器市場,推動國產化進程。值得一提的是,合成數據的出現解決了AI訓練中的數據隱私保護問題,爲AI訓練提供了大量數據,減少了對人類大數據的依賴,這是AI算力發展的一大進步。同時,量子計算機被視爲解決AI算力不足的重大解決方案,其在處理複雜計算方面的能力將突破傳統計算機的瓶頸。

林新華也提到,國內供給側也在積極發力,華爲、曙光等國內廠商在GPU領域的進步顯著,產品生態日益完善,預計將在未來兩年內顯著改善局部性的AI算力緊缺情況。

總的看來,在全球AI算力設施環境迅速發展的背景下,中國在算力總規模上已位居全球第二,近5年的年均增長速度超過30%。王傑認爲,這一成就展示了算力在數字經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對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作用。

隨着供需兩側的調整和國內廠商的技術進步,相信AI算力的供應緊張局勢將得到有效緩解,一個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新紀元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