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精選》孤獨 日趨嚴重的健康流行病

孤獨,是日趨嚴重的健康流行病,尤其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了孤獨和社交孤立的情形,伴隨而來的是嚴重的健康和情緒問題。(示意圖/Shutterstock)

你覺得孤獨只是種感受,只要學會共處,就沒什麼大不了?事實上,長期感到孤獨會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孤獨會提高壓力荷爾蒙,造成身體發炎症狀,增加罹患心臟病、關節炎、糖尿病、失智症的機率。另外,孤獨也與憂鬱、焦慮、甚至自殺有高度關聯。近兩年防範新冠病毒蔓延所採取的隔離與封城措施,也使得孤獨問題變得更嚴重,讓許多人的心理健康狀況更加惡化……

《Together: Loneliness, Health and What Happens When We Find Connection 》這本書的作者,美國外科醫生(U.S. Surgeon General)維維克•穆西博士(Dr. Vivek H. Murthy)稱孤獨爲「日益嚴重的健康流行病」,並指出孤獨與壽命的減少有關,它可能造成的傷害與每天吸15支菸相去不遠。穆西醫師警告世人:我們正處於「孤獨大流行」中。

孤獨爲何讓人痛苦?

穆西醫師表示,當人們在身體或情感上處於極度孤立的狀態時,是很痛苦的,這也是爲什麼長久以來社會懲罰的方式,都採用身體的隔離、孤立和單獨監禁。

每個人處理痛苦的方式不同,有些人透過找朋友訴說來緩解痛苦,有些人利用酒精或毒品來麻痹自己,有些人將痛苦發泄在他人身上,也有人傷害自己或將自己埋沒在工作中。因感到孤獨而產生的深刻痛苦會影響我們的行爲,進而影響健康。讓人擔憂的是,孤獨感持續的時間愈長,就愈難與其他人連結。

穆西醫師從他掙扎於成癮、憂鬱或暴力的患者身上觀察到,最讓他們喘不過氣的,是必須獨自面對這些挑戰的感覺,許多患者不知如何因應孤獨的痛苦,而讓自己掉入負面的循環,身心受創後更逃不出孤獨的深淵。

而英國心理健康運動機構 Time to Change 的調查也發現,2/3的英國成人覺得身邊沒有人可以討論自己所面臨的心理健康、人際關係或金錢方面的困難。

全球性的孤獨威脅

一項由凱薩家庭基金會(Kaiser Family Foundation)與《經濟學人》合作(2018,參見2),針對美、英、日三國成人所進行的「孤獨」和「社會孤立」調查顯示:感到孤獨的人較容易有健康以及財務問題,他們在過去兩年間經歷過負面生活事件的比例也較高;另外,有3/10感到孤獨的人表示,孤獨讓他們有自傷的念頭。

在臺灣,一項由精神健康基金會針對「孤獨感」與精神健康議題的調查也發現,孤獨感愈高的人,其精神健康狀況愈不理想。

2018年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孤獨實驗(有237個國家、55,000名參與者)發現,不僅老年人,年輕人也會感到孤獨,孤獨對所有年齡層的人都有影響。

此外,孤獨感會引發羞恥感,讓人更自卑。調查發現,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爲自己的孤獨感受到羞恥。另外,孤獨的人在同理心上得分更高、對他人的信任度以及友誼的期望較低;年紀大者則比年輕人更會掩藏自己孤獨的感受。

由澳洲心理學會和斯威本大學合作發表的《澳洲人的孤獨報告(Australian Loneliness Report)》(2018)指出,1/4的澳洲人感到孤獨。研究者表示,孤獨與憂鬱症、社交焦慮症以及偏執狂有關。

英國及日本任命專責事務官對抗孤獨

前英國首相梅伊在2018年1月任命首位「孤獨大臣」,向孤獨宣戰。這個職務背後的推手來自於喬•考克斯孤獨委員會(Jo Cox Commission on Loneliness)2017年發佈的報告。該報告顯示,在英國有超過900多萬人經常或總是感到孤獨;3/4的社區醫生表示,他們每天有1/5的患者是因孤獨來就診;50%的身心障礙人士每一天都感到孤獨。

老人慈善組織Age UK也發現,20萬老人曾在超過一個月的時間內,沒和親友交談過。

另外,英國慈善組織兒童行動(Action for Children)表示,在他們的服務對象中,有43%年齡介於17~25歲的年輕人深受孤獨所苦。

另外,英國僱主每年在孤獨問題上的花費約25億英鎊,估計疏離的社區關係可能使英國經濟每年損失320億英鎊。面對如此龐大的健康威脅與經濟損失,英國前首相梅伊宣告:孤獨感是這個時代最大的公共衛生挑戰之一。

無獨有偶,日本政府在2021年2月中旬也宣佈成立「孤獨與孤立對策擔當室」,也是希望遏止「孤獨」對生命的威脅。日本警察廳所發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有將近21,000人自殺,比2019年多了750位,打破過去11年來的紀錄;自殺人數的攀升明顯地出現在女性及年輕人身上。

日本前首相菅義偉表示,日本女性受到「孤立」的情況非常嚴重。日本網路輔導平臺「閣下的居場所」,自2020年夏天起出現愈來愈多的女性求助,甚至有母親承認「擔心會殺死自己的小孩」。

橫濱的輔導組織Bond Project也指出,近來接獲許多求助者的電話,表示自己感到孤獨和痛苦,意欲尋死。根據日本當局分析自殺者動機後,發現因「孤獨感」自殺的人數增加。

日本德島大學的研究發現,約一半受訪者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感受嚴重壓力,並對長期留在家中感到厭倦,11.5%的參與者認爲自己的情緒問題已達到需要醫生協助的程度。

其實日本社會的「孤獨」議題十分複雜,年輕的「繭居族」、老人「孤獨死」、女性被矮化等,都是存在已久的問題,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似乎讓孤獨的問題更加惡化。

新冠肺炎疫情引發孤獨感和社交孤立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蔓延已超過兩年,至2021年11月初已造成全球2億多人確診,500多萬人死亡。隨着疫苗的施打,疫情似乎受到控制。許多國家也逐步放寬隔離限制,希望人們的生活慢慢地恢復到疫情前的狀態。然而,爲了防範病毒蔓延所採取的封城與隔離措施,使得疫情發生前就被視爲公共流行病的孤獨問題變得更嚴重,也讓許多人的心理健康狀況更加惡化。

由美國退休者協會(AARP)、聯合健康基金會(United Health Foundation)共同合作的《大流行的影響:社會孤立報告(The Pandemic Effect:A Social Isolation Report)》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了孤獨和社交孤立的情形,伴隨而來的是嚴重的健康和情緒問題。

該報告指出,2/3的成人表示自己正處在社交孤立中,66%的受訪者表示在疫情期間焦慮感增加;就50歲以上的人羣中,將近1/3(29%)的女性表示,在疫情期間長達1~3個月沒有與家庭或工作場所以外的人互動;女性也比男性更容易經歷負面情緒。除了50歲以上的女性之外,低收入的年長者也受到很大的挑戰,約有4/10的50歲以上低收入成人在疫情期間很難獲得食物或醫療保健服務等資源。

除了英國、日本,許多國家雖然未設立專屬防治孤獨的機構,但也逐漸意識到孤獨的問題並非透過個人的力量就能解決。澳洲心理學會即在2018年心理學週中提出「人類聯繫的力量(Power of Human Connection)」運動,希望透過專業的心理學家來協助孤獨者加強社交技能,以促進社會連結與健康的身心發展,並呼籲政府正視孤獨這個議題並提出改善措施。

本文作者:黃嘉慈(藝術心理治療師)

(本文摘自《大家健康雜誌》2022年1、2月號 第398期)

《大家健康雜誌》2022年1、2月號 第39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