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發現一個怪象:過得最不好的人,大多是家有幾個兒子的老人
最近幾年,我回老家時發現了一個怪象:在農村過得最不好的人,大多數都是家裡有好幾個兒子的老人。
這些老人,不管是五六十歲,還是七八十歲,都一個樣,到了退休享福的年紀,還得拼命勞作忙碌。
種地的,一把年紀了還在種地,出門打工的,只要還有人要,就依舊在打工。真幹不了活了,或沒人要了,就會像個保姆一樣,去兒子家幫忙燒火做飯,帶孫子。
他們就必須受着苦祿命一樣,一直奔忙,沒個歇息。
老家村頭的李伯夫妻倆,就是如此。
今年73歲多,有三個兒子,如今都在城裡定居了,而他們夫妻倆每個月也領着1400元的養老保,算是條件很不錯的,不靠子女就靠養老保,也可以活得很自在。
可他們一把年紀了,卻還在老家種菜種果樹,每天早出晚歸,背都累彎了,人也瘦啦吧唧的,還放不下農活好好歇息。
好多年前,我以爲他們是勤勞慣了,可這些年瞭解了他們家的情況後,卻發現,並不是他們想要勤勞,他們也不是不想休息,而是因爲被三個兒子拖垮了。
在十幾年前,他們家三個兒子陸續結婚,在村裡建房,又在城裡買房,然後又給彩禮啥的,直接把李伯夫妻倆的積蓄掏空,還欠下了不少親戚債。
雖然李伯夫妻倆很勤勞,靠種果樹種菜賣,在這十幾年裡,也陸續還清了債務,但是債務還清了,又被三個兒子家小孩拖累着。
他們家有五個孫輩,分別是三個孫子和兩個孫女。
三個兒子,一個個在城裡定居,卻總表示壓力大,要老人支持,支持了一家,另外兩家也要平衡。
就這樣,在好幾年前,明明夫妻倆都可以領養老金好好過養老生活了,結果爲了貼補三個兒子,夫妻倆那不是很多的養老金,也都給了三個兒子。
而他們夫妻倆只能繼續勞作,靠種果樹種菜賣維持生活。
相比較李伯夫妻倆,村裡那些只生了女兒的家庭,反而活得更好。
村裡好幾家兩三個女兒的家庭,過去一直被人笑話“絕戶了”,也總被人看不起,但如今一家家都因爲女兒活得很好。
他們不用帶娃,也不用貼補,反而女兒一嫁,還有不少彩禮收入。
有些女兒嫁得好,彩禮給得多,還會把老人接到城裡養老。
有些女兒嫁得不好,但做父母的不用出錢貼補,早年間努力勞作掙錢,到了七八十歲,多半都可以安享晚年,不用再拼命幹活。
不過在村裡,活得最好的還是那些沒有子女的五保戶,根本不用奮鬥,60歲一過,月月領着一千多的救助金,基本就躺平了。
看病不花錢、住養老院也不花錢,房子破了有人修,坐公交車還不花錢,逢年過節還有米麪糧油領……
感覺在農村,除了那些有錢有地位的老人,就只有這些五保戶老人過得最瀟灑自在了。
這就是我在村裡看到的情況,不知你們那邊是不是也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