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人登月 值得期待(創新談)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劉詩瑤

依託月球這個天然科學實驗室,聚焦宇宙起源、生命科學等重大科學前沿領域開展研究,產出的原創性成果有望成爲人類科技變革的動力源泉

前不久,嫦娥六號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實現月球背面採樣返回,成爲我國建設航天強國、科技強國取得的又一標誌性成果;用於載人登月等任務的長征十號系列火箭,近期成功完成了一子級火箭動力系統試車……一系列重要關鍵技術突破,爲我國實現2030年前載人登月奠定了堅實基礎。

包括載人登月在內的載人航天工程是當今世界高新技術發展水平的集中體現,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上世紀60年代末,人類曾將航天員送上月球。和平探索與利用外層空間是全人類的共同夢想,圍繞載人登月任務,我國科技人員正緊抓機遇,埋頭攻關、矢志創新,勇攀航天技術高峰,爲人類和平探索太空貢獻中國智慧。

載人登月任務具有極其重要的科學意義。依託我國探月工程取得的珍稀月壤,科研人員已在月球形成、太空風化作用與機制等領域取得重要科研進展。未來,在月球建立科研基地、科學考察站,開展有人蔘與的科研活動,能夠更加充分地開展科學研究,觀測宇宙射線、太陽活動等,進一步推動空間科學發展。依託月球這個天然科學實驗室,聚焦宇宙起源、生命科學等重大科學前沿領域開展研究,產出的原創性成果有望成爲人類科技變革的動力源泉。

載人月球探測任務也是具有高度挑戰性、創新性和引領性的重大科技工程。在載人登月技術突破和實踐過程中,所應用的大量高精尖新技術和新材料,將帶動相關領域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如同載人航天工程的4000餘項成果已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載人登月的相關科技成果也會反哺千行百業、造福社會。此外,月球引力相對較小,利於航天器節省發射燃料,更適合成爲從事深空探測活動的中轉站;月球蘊藏着豐富的氦—3等資源,如果能充分開發,也將有望爲地球提供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

我國將載人月球探測任務的新一代載人飛船命名爲“夢舟”,月面着陸器命名爲“攬月”,這些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名字,寄託了中國人對載人登月的美好期待,彰顯了中華民族探索宇宙的豪邁與自信。“天宮”翱翔,“嫦娥”起舞,“北斗”閃耀……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航天事業創新發展不斷加速,新時代中國航天人勇攀高峰、開拓進取,用自主創新鑄就了自立自強的底氣,取得了一項接一項舉世矚目的科技成就。提出實現2030年前載人登月,這種自信正是源於我國航天事業的深厚積累。

載人登月任務複雜度高、難度大,時間緊迫,目前還有很多工程技術難點亟待攻克。堅持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之路,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奮力拼搏、團結一心,我們有信心在月球上留下中國航天員的足跡。載人登月,值得期待。

《 人民日報 》( 2024年08月05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