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貿這件事上,粵企如何拼出新天地?|年中經濟觀察

(原標題:在外貿這件事上,粵企如何拼出新天地?|年中經濟觀察)

自從改做跨境電商,雲旗輝煌公司創始人黃敏感覺一天像有48個小時。

早上8點,工廠在馬達聲中開工;上午,他和設計部門開會討論馬上要新增的款式;產品流量、銷量數據在後臺瘋狂跳動,直到深夜12點,黃敏決定今夜就暫歇在工廠裡,“數據比較好,可能要兩個小時起來看一次。”

悉尼(+2小時)、多倫多(-12小時)、巴黎(-6小時)……他調侃,老外貿人手機裡至少有5個世界時鐘,掐着時差和全球客戶溝通,但在有了跨境電商的今日,“掐時差”變成了“隨時On Call”。

今年是跨境電商十週年。自2014年跨境電商全過程數據正式納入海關監管,這種從21世紀初興起的“海外代購”新模式走出灰色地帶,各電商平臺駛上了經營規範化之後的快車道。

作爲外貿大省的廣東,跨境電商更是跑出了“加速度”。2015—2023年,廣東跨境電商規模從113億元增長至8433億元,年均增速71.4%,如今佔全國比重超過三分之一。今年上半年,廣東跨境電商規模已超過4200億元。

面對跨境電商這趟高速列車,有人追趕,有人適應,有人出局。老外貿人感慨“打法變了”,但正是在跨境電商這種略顯草根的新業態上,彰顯了廣東外貿頑強的生命力。畢竟,在做生意這件事上,老廣從來不輸。

在快速變化的外貿生意中

“拼了命趕上這趟快車”

在番禺鍾村,首飾珠寶產業已蔚然成“圈”,來自全球各地的原材料經過巧匠之手,化成栩栩如生的飾品,通過TEMU(多多跨境)“飛向”世界。黃敏的飾品加工廠便坐落在村裡一條安靜的小巷中。

“創業十多年從沒這麼辛苦過!”黃敏說,TEMU平臺起量快、銷量大,一上線訂單量飆升。爲了跟上節奏,他們緊急招工、幾乎每天都是24小時在趕工,還成立了設計團隊。黃敏回憶道,他做線下跨境貿易起家,從2016年通過獨立站出海、到2023年入駐TEMU,近年外貿生意的變化之快,令他瞠目。

儘管開局艱難,黃敏還是鐵了心要幹下去,“拼了命趕上了這趟快車”。

光是爲打造企業內部的ERP管理系統,他專門組建了一個團隊,耗時近3個月完成。“外貿做生意的方式變了。過去傳統的接單、生產、出貨,一單要做幾個月。現在我們通過數字化改造,優化供應鏈管理,產能與訂單處理效率都大大提升。”

如今,公司每天在TEMU平臺上的銷量穩定在數千單,成爲“頭部”商家,主銷歐美市場。

數公里外的南村,又被稱爲“SHEIN(希音)村”,狹長的巷道僅容一輛貨車通過。村民自建房一樓的玻璃門掩起,推門而入,別有洞天。

時值服裝行業傳統淡季,車間裡趕工熱火朝天:紅色紗布、綠色棉料、豹紋絨料分品類放在縫紉機旁,每一臺縫紉機前都坐着一位熟練的車工,還有頭髮灰白的老手藝人在旁指導。

吳小鴻坐在鋪滿連衣裙的大桌前,她逐一檢查每條裙子的做工、標籤、走線,這是製衣的最後一道關鍵工序。一旁,員工將衣服打包裝進印有“SHEIN”標籤的透明袋子——從接到海外訂單到設計、出品,僅需短短7天。

按需生產、“小單快反”、柔性供應鏈,讓希音(SHEIN)在海外市場席捲快時尚行業。

“車間從早上開工到晚上收工,每天生產大概3000件成衣。”吳小鴻邊說,邊用U形小剪刀仔細地剪掉裙子上的線頭。自從與希音合作以來,從原材料採購到成品出庫,每一個環節都需緊密銜接、高效運轉,“對產能和供應鏈管理能力都有極高的考驗,質量關更是嚴格,超過一定數量的質量問題會導致整批貨物被退回。”不過,希音平臺回款快、單量穩定的特點,在海外市場低迷的大環境下,是不錯的選擇。

廣交會跨境電商和海外倉展示區內,參展商正向境外採購商介紹摩托。

放眼全球,跨境電商這股潮流方興未艾,成爲外貿快速發展的新引擎。而依託雄厚的製造業基礎和完善的外貿產業鏈,跨境電商正成爲廣東深入實施“五外聯動”、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動能。

今年春季舉辦的第135屆廣交會上,首次設立了跨境電商和海外倉展示區。來自波蘭的五金採購商薛麥克專程前來諮詢:“我希望在歐洲的電商網站上實現零售,你們可以提供相關渠道嗎?”他相信,這將是未來全球貿易的趨勢。

AI“一鍵匹配”海內外供給需求

跨境電商見證時代轉型

1974年,老廣的記憶中有兩件大事。一是廣州火車站正式運營,二是流花路廣交會展館落成。四年後,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南粵大地,廣州火車站商圈成爲了當年中國外貿最爲活躍的商圈之一。

福建人重商,黃敏兒時見過許多父老鄉親到廣東“淘金”,在商鋪裡與外國客商談笑風生,在廣交會展館門前留下西裝革履的合影……也有懂計算機的前輩做起了C2C的生意,在亞馬遜等平臺接了訂單,直接從工廠用小包裹將商品直郵發往海外,但這樣的生意一度被視爲“野路子”。

2013年,商務部等部門發佈了關於實施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有關政策的意見;2014年,海關總署增列海關監管方式代碼“9610”,全稱“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適用於境內個人或電子商務企業通過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實現交易。

也是那一年,黃敏大學畢業,決心出海闖一闖,做起了東南亞的出口手錶生意。“常年在東南亞出差,挨家挨戶上門找當地代理商,賣一塊手錶只能賺幾塊錢。”轉變出現在2016年,他通過和團隊搭建獨立站,把廣東生產的手錶直接以零售的方式賣向東南亞,單品利潤一下變成了幾百元,還免卻了代理商拖欠貨款的風險。

2020年,席捲全球的疫情讓傳統跨國貿易陷入低谷,國內跨境電商平臺崛起,在海外形成攻城略地之勢。黃敏創業念頭再起,開設了飾品生產工廠,並於2023年5月以雲旗輝煌的品牌入駐TEMU。

“如今,國內已有上萬家中小製造企業藉助多多跨境出口海外。優質供給爲平臺吸引了更多消費者,促成更多訂單成交,反過來又能幫助商家增加利潤,從而推動平臺生態正向循環。”多多跨境業務經理張超說。

時代的洪流中,每一個個體都能感受到被跨境電商浪潮推動的一股“轉型之力”。

數字化讓供應鏈變得更“短”。希音建立起首個服裝製造創新中心,持續輸出柔性供應鏈標準,爲供應商提供數字化技術工具;TEMU通過更快更準地識別海外不同市場的消費趨勢,幫助工廠靈活調整生產計劃與策略。人工智能等技術讓隔着千山萬水的海外用戶需求與國內產品供給一鍵匹配,從“人找貨”轉爲“貨找人”,大幅提升流量運營及交易撮合的效率。

社交媒體讓買賣交互更近。佛山家居製造商何大勇開設了亞馬遜和TikTok全球店鋪,一位美國客戶在評論中建議,在設計中增加現代元素。收到反饋後,何大勇迅速調整產品設計,新產品的銷量節節攀升,“我們第一次感受到海外客戶的反饋可以這麼近。”

推出新品的速度快到極致。每天誕生1.6個新品,從開發到上市最快只需45天……深圳的樂其公司在創新路上“一路狂奔”。“我們開發的2000多款產品中,有一半是與用戶緊密合作誕生的,秘訣就是通過跨境電商這種直接的方式,實現與海外用戶的共創。”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跨境電商是推動傳統外貿轉型升級的新質生產力之一,而廣東擁有雄厚的製造業基礎,涵蓋了衆多行業和領域,爲跨境電商提供了豐富的產品資源和供應鏈優勢。”國務院參事、中國跨境電商50人論壇發起人湯敏如是說。

涓滴匯成海 引力聚潮汐

他們想拼出新天地

吳小鴻通過SHEIN平臺,獲得了長期穩定的訂單和收入,多年從事服裝的豐富經驗讓她在同行中能保持領先。但對她而言,眼下不是生意的“詩和遠方”。

“我們最早做童裝品牌,疫情期間關掉了線下門店,恰好希音興起,便轉爲希音的生產商。”她說,國內服裝品牌的設計、做工遙遙領先,若能成功打造自主品牌出海,可以獲得更高的成長性。

但另一方面,自主品牌獨立出海,也意味着要面臨更大的風浪。她打了個比方:“希音這樣的平臺就像一棵大樹。大樹下好乘涼,廕庇了一方林下生機,讓我們在產品出海的過程中免於遭受許多不確定性和風險。但只有敢‘冒頭’成爲大樹,才能收穫更大的成長空間,賺到上一層的陽光和養料。”

提供“一站式跨境服務”的平臺也感受到,希望攜自家品牌出海的企業越來越多。

“不少客戶諮詢跨境業務,最主要的目標是提升海外品牌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雨果跨境總監楊熙哲說,中小企業通過跨境電商提高產品知名度,爲未來“品牌出海”打下良好基礎。

“歷經10餘年發展,中國跨境電商已從野蠻成長到了精耕細作的階段。”亞馬遜中國副總裁、亞馬遜全球開店亞太區市場及合作拓展負責人邱勝亦有同感,在中國賣家出海的道路上,品牌化、數智化和合規化,已成爲提升綜合競爭力的必要途徑。

全球跨境電商“三中心”展覽的出口產品。

每一朵浪花都有自己的形狀,但引力會將它們牽向潮汐的方向。

爲了讓更多企業迎風而上、趕上跨境電商紅利,廣東接連出臺扶持政策,提供更好的土壤。

廣東省出臺12條跨境電商穩定發展支持政策,鼓勵各地建設跨境電商孵化器和衆創空間,釋放中小跨境電商企業創新創業活力。同時,推動“跨境電商+產業帶”融合發展,支持希音、TEMU等平臺企業邁上千億級,新增建設31個省級公共海外倉……

去年年初,全球跨境電商賣家服務中心等組成的“三中心”落戶廣州;今年6月涉外法商融合創新基地、涉外法律服務中心、涉外法治人才實踐基地(即“兩基地一中心”)在廣州掛牌,爲跨境電商企業提供更加完整的涉外服務。

跨境電商的從業者不再單打獨鬥。如今,廣東已有13個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全省21個地市已全部獲批跨境電商綜試區。

每一個時代的參與者命運緊緊相連,匯聚成更加澎湃的前行動能。

(注:因受訪者要求,文中吳小鴻、何大勇系化名)

來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