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日魚雷擊沉 二戰美軍海倫娜號巡洋艦遺骸現蹤
據美國海軍時報(Navy Times)報導,由微軟(Microsoft)共同創辦人保羅艾倫(Paul Allen)投資領軍、長約76公尺的「海燕號」(RV Petrel)研究船的團隊,在先後於太平洋海域發現日本3萬噸級戰艦「山城號」(IJN Yamashiro)等軍艦遺骸後,再次於索羅門海(Solomon Sea)附近發現,二戰晚期遭日本魚雷擊沉的美軍海倫娜號輕巡洋艦(USS Helena (CL 50))遺骸,在沉船75年後重見天日。
海倫娜號是美軍二戰前兩艘聖路易斯級輕巡洋艦(St.Louis class)之一,以蒙大拿州的海倫娜市命名,由布魯克林造船廠(Brooklyn Navy Yard)打造,1938年完工下水、1939年正式投入服役。母港爲夏威夷珍珠港(Pearl Harbor),當日軍發動突襲時,在港灣內的海倫娜號也遭受多枚魚雷重創而損壞。後轉往加州進行整修升級,加裝20與40釐米口徑的防空砲與最先進的雷達系統,1942年隨隊前往瓜達康納爾島(Guadalcanal)。
負責防衛瓜島的海倫娜號,曾參與慘烈的瓜達康納爾島和埃斯佩蘭斯海角海戰(Battle of Cape Esperance)等多場戰役,給予日本海軍艦隊重創。履建戰功的她,卻最終在1943年的庫拉灣海戰(Battle of Kula Gulf)中,遭到多枚九三式魚雷(Type 93 torpedo)攻擊,造成船身嚴重受損的沉沒。幸運的是,鄰近的拉德弗德號(DD-446)和尼克拉號共救起了超過750名海倫娜號的落水官兵,並因此獲得了美國總統部隊嘉獎榮譽。
從海燕號公佈的海底影像和畫面中能發現,海倫娜號巡洋艦的船身保存相對完整,仍可明顯看出當年遭受魚雷攻擊的痕跡與位置,艦上相關的防空砲等裝備則散落於艦身周圍,靜靜地敘述那段慘烈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