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額終身壽險預定利率破3在即,險企打法變陣應對利差損

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程維妙 北京報道

從3.5%到3%,再到2.75%,時隔不到一年,增額終身壽險預定利率將再度下調。

6月中旬,一則“部分保險公司將於6月30日停售預定利率爲3%的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引發市場關注。6月25日,記者以走訪和電話採訪的形式諮詢了11家銀行,多數銀行表示未接到3%預定利率產品下線的正式通知,但可能是不讓炒停的原因,大概率本週就是最後窗口期。

一位股份行理財經理稱,該行代銷的保險公司中,已有公司設計出2.75%的產品,審批後會正式上線。另有一位國有行財富業務經理稱,昨天剛開完會,下一步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利率可能降到2.75%甚至2.5%。

增額終身壽險預定利率再度下調市場有預期。資產配置以固收資產爲基本盤的險企,對利率環境敏感性很高,近年利率持續走低,疊加“資產荒”和再投資的壓力,利差損風險不斷加劇。就在6月19日的陸家嘴論壇上,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雲澤再次提到利差損風險,表示將進一步健全保險產品定價機制,指導保險機構調整產品結構。

不只是傳統壽險,近年保險公司的利率壓降打法幾乎輻射到全線產品,包括分紅險、萬能險等,今年還有部分險企採取壓縮萬能險規模甚至擬設追加設限等措施來應對優化負債成本。不過保險公司尤其中小保險公司還面臨許多挑戰,如何破局成爲關鍵。

利率下調箭在弦上

距離此前傳出的“增額終身壽險預定利率再次下調”時點還剩不到一週,6月25日,記者以走訪和電話採訪的形式諮詢了工行、農行、中行、建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光大銀行、中信銀行、華夏銀行、北京銀行、北京農商行等11家銀行,瞭解最新情況。

多數銀行的理財或財富經理表示未接到3%預定利率產品下線的正式通知,但大趨勢一定會降,行業預期已經形成,本週大概率就是最後窗口期。一位國有行財富業務經理稱,昨天剛開完會,下一步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利率就可能降到2.75%甚至2.5%。

綜合各家銀行代銷的保險公司名單,主要包括大家保險、國壽、君康、和諧、太平、中郵、陽光、太平洋、泰康等,還有多家銀行控股的保險子公司。

“我們代銷的保險公司中,已有公司設計出2.75%的產品,審批後會正式上線。”一位股份行理財經理稱。另有三位理財經理表示,各家保險公司情況不一,不一定一刀切地下線3%的產品,由於目前還沒收到正式通知,不排除有的公司存量產品在規模允許內會延長銷售時間,可能會到7月上半旬。

一家頭部保險公司的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有的公司自己先停了(3%利率的增額壽產品),有的還在銷售,借勢再推一波3%增壽產品,但基本都到6月底。此前市場有消息稱,有險企已於5月底下發通知,自今年6月30日24時起在全系統停止銷售增額終身壽險產品;還有險企已在內部培訓7月1日將上市的預定利率爲2.75%的新款產品。

3%的增額壽產品在目前市場上還很“能打”。綜合多位銀行經理介紹,從利率看,目前國有行1年期大額存單利率爲1.8%,3年期爲2.35%,股份行和城商行上浮幅度相對高一點,但受訪的銀行中,最高的3年期大額存單利率也僅爲2.6%,5年期利率2.65%,“下一步可能會下降到2.5%以下。”從風險看,增額壽產品風險爲R1級,且預定利率寫入合同,而銀行理財R1級的產品收益率多不超過2%。值得一提的是,當下時值半年末時點,但受訪銀行也普遍沒有利率“衝高”的階段性產品。

利差損風險有望緩解

這是一年內增額終身壽險預定利率第二度下調。去年7月底,按照監管部門的指導,預定利率3.5%的產品退出市場,以預定利率3%的新產品更替迭代。

再次下調並不在市場預期外。“僅2023年存款利率就三次下調,接下來還可能繼續降,保險產品利率也脫離不了大環境影響。”多位銀行理財經理表示。一位股份行經理更直觀地舉例稱,三年前該行3年期大額存單利率還有3.9875%,今年到期客戶來辦轉存,利率直降到2.6%,如果購買100萬,3年利息少4.2萬元。

利率下降背後,銀行面臨息差壓力,險企面對的則是利差損。疊加“資產荒”和再投資的壓力,部分保險產品與投資收益率去年就已出現倒掛,今年仍在延續。根據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發佈的數據,2023年的險資財務投資收益率爲2.23%,綜合投資收益率爲3.22%。另據行業統計,76家人身險公司一季度總投資收益率超過2%(非年化)的僅4家,總投資收益率在1%~2%之間的有18家,其餘險企總投資收益率皆不足1%。也就是說,如果同期產品利率超過相應水平,保險公司要“貼錢”經營。

“賣得越多可能虧得就越多。”雖然去年利率切換推動了不少人身險公司的銷售規模,但有中小險企高管直言壓力很大。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投資端的利差損風險,利率下行還會導致壽險公司準備金計提增加。這是因爲其準備金計提多少是基於一系列精算假設,其中一個假設是“折現率假設”。根據金融監管部門要求,壽險公司傳統險準備金的折現率假設的基準是“750天移動平均國債收益率曲線”。隨着近兩年750天國債收益率曲線下行,壽險公司準備金需要補提,進而對當期的利潤和償付能力形成負向影響。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有超30家壽險公司因計提準備金提高等原因淨虧損。

防範利差損、優化負債成本管理已成爲近年人身險行業重要課題,保險公司的利率壓降打法幾乎輻射到全線產品,包括分紅險、萬能險等,“有的萬能險產品在2019-2020年時結算利率還能達到5%,今年已經降到3%以下了。”前述保險公司人士稱。今年還有部分險企採取壓縮萬能險規模甚至擬設追加設限等措施來應對優化負債成本。

有的公司在去年人身險產品換擋後,將策略轉向分紅、萬能等產品。“我們去年也有分紅、萬能上市,但分紅險需要資格證才能銷售,團隊年齡層差異大,有的人沒有資格證,所以大面上還是賣增額壽產品。”該保險公司人士表示。

對於今年本輪增額終身壽險利率下調的影響,華西證券團隊分析稱,相比去年,今年的這輪調整預計仍將刺激相關產品的銷售,利好壽險新單保費收入及新業務價值增長,不過考慮到此輪停售相對時間窗口更短,預定利率下調幅度更小(2023年爲50bp)等因素,此次調整的影響將有所減弱。長期看,下調產品預定利率有利於減少利差損風險。

打法如何進一步變陣

儘管保險公司已普遍採取策略變陣、產品“瘦身”、調降利率等方式應對利差損,不過當前行業面臨的挑戰仍然很多,中小險企壓力尤其大。

爲何中小險企受衝擊更明顯?百年保險資管董事長楊峻在年初一篇公開撰文中稱,受經濟週期、競爭環境、經營理念和公司治理等因素影響,一些公司在產品定價中對預定利率、費率和死亡率的假設往往比較激進,導致負債成本過高。比如中小保險公司通常採用監管設定的“預定利率上限”來定價產品,提升競爭力,導致保單成本高企。

另據一份行業調查文章,大公司可憑藉龐大規模實現有效的成本分攤,也可憑龐大的投資體量獲得更優質的長久期資產,但中小壽險公司很難做得到這些,一旦虧損,會帶來淨資產減少,進而實際資本減少,而做業務又會消耗資本金。在缺乏自我造血能力的情況下,資本金會越來越少,償付能力指標變差,逐漸地難以爲繼。

如何破局?有中小壽險公司高管強調特色化經營。“之前儲蓄型產品的模式,無論是3.5%或3%的定價利率,都僅僅是將銀行儲蓄搬到保險賬戶裡,並未帶來更多價值。未來我們更要做好保障,從金融思維轉到廠商思維。要做好重疾險、醫療險,雖然很難,但它們是剛需,也更能體現出中小壽險公司存在的意義。”該高管稱。

同時,險企們也在期待監管給予更大支持。近年來,監管先後調整了保險公司績效考覈、險資配置權益資產償付能力相關因子、國有險企ROE考覈週期等指標,引導和幫助保險公司摒棄粗放增長、規模製勝理念,踐行長期投資、價值投資,降低負債成本。

多位保險公司高管表示,還期待監管爲公司自救創造更大空間,包括將“報行合一”政策堅持執行下去,引導降低預定利率,鼓勵分紅險發展,在資本市場提供工具支持,以及調整償二代二期規定,使保單未來盈餘可有效增加償付能力,減少750曲線下行的順週期壓力,提升險企對股東增資吸引力,對差異化發展提供有效政策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