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創新能力 服務科技強國建設(創新談)

楊 忠

習近平總書記在前不久召開的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強調:“要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優化定位和佈局,完善國家實驗室體系,增強國家創新體系一體化能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作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要緊扣以下五大着力點,服務科技強國建設。

着力引領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我國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學、物質科學、空間科學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成果,與此同時,原始創新能力還相對薄弱、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擁有豐富的學科資源、充足的資源保障、寬鬆的科研環境、有效的激勵機制和開放的學術平臺,在自由探索和原始創新方面具有獨特優勢。要圍繞國家需要強化目標導向,重點提高基礎研究的組織化程度,全力支持科研人員在前沿領域進行中長期探索,通過提供穩定的科研經費支持,建立長週期、穩定性的科研項目資助機制,確保他們能夠專注於前沿研究,積蓄提升原始創新能力。

着力培養和集聚高層次科技人才。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在培養和集聚高層次科技人才方面肩負着重要使命。要緊密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優化學科設置和課程體系,調整完善現有學科結構,打造複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南京大學積極探索人工智能與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實踐路徑,建設“1+X+Y”三層次人工智能通識核心課程體系,包括1門必修的人工智能通識核心課、X門人工智能素養課和Y門各學科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前沿拓展課,取得了積極成效。要注重青年科研人才的培養和發展,不看年齡、不看資歷、不看職務,爲青年科研人員提供更多的成長機會和發展平臺,支持他們在關鍵領域嶄露頭角、施展才華。

着力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近年來,爲科研人員鬆綁減負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但各種非學術負擔仍然較重。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要進一步深化改革,爲科研人員創造寬鬆的環境,激發他們的創新活力。必須堅持“破四唯”和“立新標”相結合,重點解決從“破四唯”到“立新標”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儘快健全符合科研活動規律的分類評價體系和考覈機制。爲進一步減輕科研人員的非學術負擔,應建立專業高效的行政服務團隊,提升科研管理的效率和服務水平,讓科研人員心無旁騖地開展科學探索和技術創新。

着力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實踐證明,企業提出科研選題,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和研究機構圍繞選題組織科研攻關,可以構建以企業爲主體、前後貫通、優勢互補、開放閉環的高效創新鏈。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要準確把握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和高校在創新鏈中的角色和作用,與企業開展密切合作,面向產業需求共同凝練科技問題、聯合開展科研攻關、協同培養科技人才,加快推動產學研融通創新。

着力擴大國際科技合作。科技進步是世界性、時代性課題,唯有開放合作纔是正道。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要從多方面開展國際科技合作,提升我國在全球科技領域的影響力和競爭力。要積極參加、承擔和主導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聚集全球頂尖科研力量,共同攻克前沿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要建立國際合作研究中心、國際大科學裝置和聯合實驗室,爲來自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員提供交流合作的機會。要持續與國際頂尖科研機構和大學建立緊密的合作關係,與全球科技界共同應對氣候變化、能源危機、公共衛生等重大挑戰。

(作者爲南京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南京大學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院院長)

《 人民日報 》( 2024年07月29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