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中的智慧:藥物和殺蟲劑

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是一次與害蟲、細菌對抗的戰爭。位於瑞士巴塞爾的汽巴—嘉基公司從20世紀30年代就開始研製新的殺蟲劑,發明了強效殺蟲劑滴滴涕,並在1940年正式推出該產品。德國人在其中承擔了一小部分工作,主要研發工作由英國人和美國人負責。1943年6月,他們在突尼斯進行滴滴涕的實地試驗,當年冬天,他們還同時用除蟲菊爲那不勒斯的居民驅除蝨子,防止斑疹傷寒流行起來。通過使用齊克隆B煙燻衣物和建築物的老方法,歐洲大陸的蝨子傳播得到了控制。齊克隆B是德意志帝國驅除蝨子的主要殺蟲劑,它還在蝨病和斑疹傷寒盛行的集中營被廣泛使用。由於曾作爲種族滅絕的毒劑,齊克隆B臭名昭著,但是在殺害的人類數量上來說,它並不及其他德國集中營使用的一氧化碳毒氣那麼多。

滴滴涕在北非和意大利也被用於消除蚊子;1944年,在美軍登陸太平洋島嶼之前,他們大規模空投滴滴涕。爲了防止蝨子蔓延,英國士兵穿着浸潤了滴滴涕的作戰服登陸法國北部。滴滴涕的藥效非常驚人——它比其他任何殺蟲藥都更強效。英國人也發明了六六六殺蟲劑(gammexane),並在戰後投入使用,其殺蟲效果同樣非常顯著。滴滴涕的作用遠不只是殺滅害蟲。被廣泛用於防範蝨子和蚊子的除蟲菊原本可以自東向西供應給同盟國,但隨後這條供應鏈被切斷,他們不得不在非洲種植除蟲菊。20世紀30年代德國在法本公司的殺蟲劑研發項目成功研製了有機磷酸酯,後來被製成用於人體的神經性毒劑並大量生產,如塔崩、沙林、梭曼。英國在戰中也對有機磷酸酯神經性毒劑進行了試驗。直到戰後,有機磷酸酯才被用於殺滅害蟲。

20世紀30年代末,法本公司發明了一種名爲“百浪多息”的新藥,這是第一種磺胺類抗菌藥,推動體內殺菌技術取得革命性飛躍。由法國和英國公司研發的具有廣泛抗菌性的藥物在戰爭期間得到了大量生產,直到青黴素出現之後,它們在很多用藥上都被取而代之。青黴素在二戰末期得到應用,它的出現取代了早期磺胺類藥物的地位,成爲名副其實的特效藥。具體而言,青黴素的提純在1940年被提上議程,到1944年可正式投入用藥,這極大地改善了細菌感染病的治療效果。臨牀試驗證明,法本公司生產的瘧滌平和阿的平不僅是一種治療藥物(由於同盟國奎寧短缺),還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志願者身上試驗後證實爲一種新型而有效的預防藥物。英國研發的新抗瘧藥——白樂君和氯喹都未能在戰爭期間投入使用,其藥物有效性在美國得到驗證。

(本文節選自《牛津二戰史》)

《牛津二戰史》

[英]理查德·奧弗裡編

ISBN:978-7-5166-3669-6

新華出版社201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