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英專欄》2758號這顆巨石

(圖/總統府提供)

希臘神話裡,薛西弗斯受到的懲罰,是不斷把巨石推上山,然後巨石又滾下來。臺灣想重返聯合國也很像:漫長、艱辛、反覆失望、難有寸進。

中華民國在1971年被2758號決議案趕出聯合國,之後,重返聯合國就成了重建尊嚴的目標,這最早是民進黨提出的。1991年,外交部次長章孝嚴(後改姓蔣)主動和立委謝長廷就重返聯合國進行電視辯論,寫下了朝野首度政策辯論的歷史記錄。當時章孝嚴反駁「臺灣地位未定論」,指出用「中華民國」名義進不去聯合國,用「臺灣共和國」一樣困難重重,小心「呷緊弄破碗」。謝長廷則強調,以「臺灣」名義申請入聯,可以凝聚臺灣命運體的共識,追求我們的獨立人格。如今回顧33年前的論辯,感覺爭執點仍然在原地打轉。現實中,「中華民國」進不了聯合國,「臺灣」難度更高,但民進黨確實一再用入聯來凝聚臺灣意識、號召鐵票入櫃,2008年以名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公投正是一例。

由政府來推動重返聯合國最早是李登輝的決策,最初只是請友邦在大會上呼籲,1993年起改爲要求成立特別委員會,研究兩岸的代表權問題,但因爲中國的邦交國多,提案年年都被否決。1997年起,我國直接請友邦提案,要求撤銷2758號決議有關排除中華民國席次的部分。所以,針對2758號的挑戰,早在27年前就嘗試過了,只是無功而返。

當時每逢聯合國大會,必出現挺臺和挺中兩派冗長的舌戰,但美、歐、日等重要國家都作壁上觀,懶得捲入一場已知結局的口水戰。這個情況在1999年有了變化,美、英等大國都表態反對,狠狠打了臺灣的臉。原因是李登輝發表了「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兩岸頓時陷入緊張,美、歐不希望臺灣躁進引爆衝突,因此出面澆熄臺灣不切實際的期望,爲重返聯合國寫下了空前的挫敗。

隔了20幾年,這回是美國主動挑戰2758對臺灣地位的限制,澳洲、荷蘭國會發出聲援,G7外長聲明也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其實當年通過2758決議前,聯大已先否決了「一中一臺」與「兩個中國」案,因爲中國不同意。而且當時兩岸政府都宣稱擁有包括臺灣在內的全中國主權,臺灣既是中國(不論哪一邊)的一部分,2758決定了中國代表權的歸屬,就不必單獨提臺灣。

現在美中交惡,美國拿着臺灣當棋子猛戳中國,但看看現實:1971年我們退出聯合國時,還有61個邦交國,和美、日都有邦交,我們擁有安理會否決權,爲什麼2758號只有35國投反對票,而我們否決不了此案,美國也擋不住它的通過?如今情勢更糟,我們的邦交國跌到只剩12國,中國則有超過180個邦交國,表決起來能看嗎?過去使盡吃奶之力也推不動的薛西弗斯巨石,如今更是加倍龐大沉重。美國口頭上支持臺灣,但在聯合國議決時,有像對以色列那樣寧冒天下之大不韙也要偏心力挺嗎?

朝野立委都對入聯表了態,民進黨是想鼓動民粹,國民黨則是不願落人口實,其中又在統獨較勁。那顆巨石,誰也沒有真心想拚盡全力推。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