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頌文新劇剛開播,就收穫一片差評
《孤舟》,懸疑/戰爭,曾舜晞、張頌文、陳都靈、王玉雯、張豐毅等主演,故事開始於1941年 (民國) ——這些元素組在一起,基本可以想象這部劇講了一個怎樣的公式化故事。
還是先介紹一下開篇劇情。
淪陷中的蘇州,日寇、汪僞、重慶特務、中共,四方勢力角力。年輕建築師、舊軍閥之子顧易中(曾舜晞 飾) 協助中共“鐵血組”救人,被汪僞蘇州特工站設計、逮捕。
正待槍決,顧易中逃脫,在地下交通站的協助下,退回新四軍太湖根據地,但因此前諸多情報泄露,被中共視爲漢奸、叛徒。
幾乎同時,根據地暴露,遭日軍轟炸,顧易中回到蘇州,又成了蘇州特工站日軍顧問近藤正男的棋子。近藤利用他逼迫其父顧希形加入所謂的“和平運動”,被顧希形拒絕。
顧希形打算送顧易中離開蘇州避風頭,顧易中中途逃脫,他要去找證據證明自己並非賣國賊……
導演林黎勝是一名成績頗豐的編劇,曾撰寫電影《天下無賊》、劇集《潛伏》《十月圍城》等作劇本。
但這次的《孤舟》,開場便連犯兩個“錯誤”。
第一個“錯誤”,是以愛情戲開場。
顧易中和身爲中共地下黨成員的女友肖若彤(王玉雯 飾) ,在蘇州的小橋流水、烏蓬小舟中你儂我儂,肖若彤還贈給顧易中一支堪爲“定情信物”的鋼筆。
在懸疑、諜戰劇中插入愛情,對現在的觀衆而言,可謂大忌,《孤舟》還直接以愛情戲開場,更是大忌中的大忌。
這直接讓“諜戰變諜偶”的說法,成爲目前最流行的本劇風評之一 (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會,後述) 。
第二個“錯誤”,中共“鐵血組”要營救的人,叫中西太郎。儘管此人是“日共”,且並不存在,只是汪僞虛構的誘餌,但無論如何,他都是一個日本人。
在民族情緒高漲的當下,一部國產劇讓一羣中共特工去營救一個日本人,誠然編劇有其合理理由,但在目前“理智讓位於情緒”的輿論環境中,這種處理還是令人後怕。
所以,《孤舟》僅僅開了個場,就得罪了不少觀衆,大家一星兩星地奉上,便不足爲奇了。但凡時常關注影視及輿論動向,稍有敏感度的創作者,都不會以“愛情+救日本人”來開始一部諜戰抗日劇。
拋開開場營造的先遣印象,《孤舟》雖未臻佳作之境,但也絕非目前風評所顯示的那麼不堪。
本文將以前5集爲基礎來進行評論。
不算粗製濫造
《孤舟》的角色主體傾向於年輕人,但劇中年輕演員的臉,無論身份高低,都太新、太乾淨,妝容不一定與1940年代的背景相符,表面看來,這部劇確實更像一部偶像劇。
但本劇敘事主體,一直牢固地貼在中共、汪僞、日寇、中統四方以“間諜”爲基礎的角力上。
儘管劇中設置了顧易中-周若彤、顧易中-張海沫(陳都靈 飾 ) 、周知非(汪僞特工站站長,張頌文 飾) -泉水(中統第一女殺手,張瑤 飾) 等多組愛情關係,但大多數時候,這些人沒有專注在愛情上,而是專注於推動各方事業。
因此,《孤舟》的“諜戰感”強於“偶像感”。
本劇諜戰情節雖無新意,但也算架構複雜、脈絡清晰。
中共在汪僞安插了“休眠者” (平時休眠,關鍵時刻被喚醒的間諜) ,汪僞在中共安插了“八號細胞” (間諜代號) ,日寇利用媒體和顧易中推進“和平運動”,中統則派出女殺手到蘇州攪局。
每一方都沒閒着,都將己方勢力滲進了敵方,可見《孤舟》的劇情本身,並不幼稚。
結合人物來看,《孤舟 》的架構有點類似2015年的《僞裝者》。
《僞裝者》的年代背景基本與《孤舟》一致,主角明臺(胡歌 飾) 同顧易中一樣,都出身自不懼任何勢力的高階家庭,而且也有兩位情感糾葛之人 (於曼麗和程錦雲) 。
《孤舟》片頭中有一處客廳大堂的樓梯,也與明家大堂的風格如出一轍。
還有一處聯動,周知非提到了汪僞上海特工站76號。
正如《孤舟》中的蘇州90號,76號是《僞裝者》中主要的特工站,和明家姐弟有千絲萬縷的複雜糾葛。
周知非提到的76號萬里浪,歷史上確有其人,這個角色在林黎勝編劇的《潛伏》中也出現過。
《孤舟》中乍看虛構味道強烈的人/事,很多都有史可依,比如“八號細胞”,就源自歷史上中統“讓叛徒發展叛徒”的“細胞計劃”。
本劇的畫面構圖,也能偶見導演及攝影匠心。
比如周知非回到特工站,在廊門處斜身仰視樓上的近藤,劇集採用非常工整的構圖格式,既展現蘇州園林的古典魅力,又勾勒出汪僞和日寇之間明面合作、暗裡齟齬的拉扯關係。
人物刻畫上,最出彩的是近藤這個角色。
身爲日本侵略者,他對中國文化相當瞭解,最喜歡的中國人物是魯迅,能用白居易的詩《夢蘇州水閣,寄馮侍御》形容蘇州之美。
他將顧易中送回顧家,並在媒體的攝影閃光燈下對顧易中施禮,用周知非的話來說,深諳了中國典故“捉放曹”的道理。
即:借《三國》裡曹操故事中的智慧,將顧家名聲搞臭,讓顧家失去原本的同盟和民心,最終不得不和日本人合作。
近藤送顧易中回家這段戲,可能是前5集中最值得品味的情節。
近藤在媒體的拍攝中,彎腰躬身,送顧易中進門,進門後,近藤直起身,長呼一口氣,意爲過程憋悶,但總算完事。回到特工站,近藤以“日中友好”爲由,和站內中國漢奸打籃球,球賽結束,他暗中掏槍擊斃了和自己比賽的中國人。
對中國人點頭哈腰後,便殺一箇中國人泄憤,“日中友好、和平運動”,藉口也找得冠冕堂皇,心理平衡這一套,被近藤玩得賊溜。
這一系列行爲流暢、縝密、殘酷,甚至讓人看出了一點《鬼子來了》的味道。
即:日本軍人尊重規則是尊重規則,但嗜殺也是真的嗜殺。常人看來彼此衝突的精神狀態,卻被他們統一出一種並行不悖的效果,雖工整、嚴謹,但詭異、瘮人。
《鬼子來了》(2000)
問題還是很多
聊完優點 (或者說正常表現) ,再聊聊缺點。
《孤舟》最大的缺點,在於男主角顧易中的人設。不知本劇是否參考了《僞裝者》中的明臺,試圖刻畫一個前期熱血、衝動,後期穩重、可靠的抗日青年形象?
可惜的是,目前看來,顧易中只有明臺的衝動,沒有明臺的專業。
《僞裝者》中,明臺接受過專業的特工訓練,和於曼麗搭檔執行任務時,不說萬無一失,但至少手法專業。
相比之下,顧易中完全是個愣頭青。建築師轉行特工,非但沒有專業技能,心智也極不成熟,導致的結果就是,他成了一個“走哪死哪”的“死神”式人物。
怡園救人,去了六個特工,死了五個,只有顧易中沒死;望樹墩槍決,中共被捕者都犧牲了,顧易中逃出生天;退回根據地,根據地被日寇轟炸,死傷遍野,顧易中同樣逃脫;麪館見面,一場槍戰,又犧牲幾個同志,顧易中則被救活……
當顧希形將顧易中鎖在顧園房間中,或許觀衆會很希望他再也不要踏出那個房間,因爲只要他踏出去,指不定誰就會死在他身邊。
戰爭年代,死亡常有,顧易中走的每一步,也都體現了青年人的愛國、熱血、不服輸,都是好的品質。
但從當下時代的眼光來看,這種沒毛病的角色他恰好就是有毛病的,他像一個需要大家用不斷的犧牲去照顧的“幼苗”,代入一下,簡直就是那些大鬧公共場所的熊孩子,實在令人難以忍受。
相反,周知非這個角色,就有很多合理且深刻的細節。
比如在家中,電話響,接起,他會先說“莫西莫西”,證明身爲汪僞特工,他始終將應對日寇放在生活首位;又如車被跟蹤,他第一反應是將頭縮至與座椅齊平的位置 (反應速度堪比《色,戒》中的易先生) ,這是漢奸刻在骨子裡的逃生“基因”……
所以,目前看來,顧易中、周知非這兩個對立角色完全不對等,一個幼稚,一個老練,如同身處不同次元。
除此,《孤舟》中還有不少想當然的情節——
顧易中從敵方手中逃脫,不是回家就是回事務所,請問敵方不會在他最可能出現的地方設伏嗎?
周若彤告訴組織,自己要去找顧易中,所謂的找,原來只是站在蘇州街頭傻等,這……找得也太敷衍了吧?
一羣人經太湖退回根據地,遇日寇巡邏,交通員水生爲引開日寇而犧牲,留下孤兒寡母,這段情節屬實有點“硬編”,很典型的“爲了送人頭而送人頭”……
總之,《孤舟》只是萬千諜戰劇、民國劇、抗日劇中普普通通的一部,它並不因有了哪個“鮮肉”就偶像化了,也不因有了哪個戲骨就質感突出,它的一切,一個字:普。
觀衆不看,不會錯過什麼。
如果看,建議倍速。
作者丨林放艇
人生若美得如一場吻戲混剪……
排版丨pelyliu
責任編輯丨Tony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豆瓣及網絡,
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繫我們。」
益 起 推 薦
好物 | 昆汀的電影狂想
關 注 【 益 起 映 創 學 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