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臺灣的競爭優勢 中國無法取代

臺積董事長張忠謀曾表示,臺灣成本優勢遠勝大陸臺積電即使赴大陸設廠,也是爲了爭取市場客戶考量,絕對不會是「離家出走」。(圖/記者李鍾泉攝)

記者張煌仁臺北報導

日前臺積電向經濟部遞件,準備前往中國南京設立以16奈米制程爲主,投產後月產能達兩萬片的12吋晶圓廠。這不但是繼2007年到中國投資8吋廠後,臺積電再次前往中國投資,而30億美金的金額也是有史以來臺廠前往中國最大的投資案。因此,一度引發外界臺積電出走臺灣的聯想。對此,代理髮言人孫又文強調,臺灣仍是臺積電最大基地

本次,臺積電再度赴大陸設廠,而且是比過去8吋晶圓廠產能更高、技術更加先進的12吋廠,預計將於2018年下半年即可投產。對此,引發外界臺積電出走臺灣,或者臺積電「用腳投票」聯想。臺積電代理髮言人孫又文指出,臺灣仍是臺積電最大基地,臺積電已接單的iPhone7,明年下半年就會在國內12吋晶圓廠以10奈米制程生產,這就是臺積電技術「根留臺灣」的證明

▼臺積電表示,已接單的iPhone7,明年下半年就會在國內12吋晶圓廠以10奈米制程生產,這就是臺積電技術「根留臺灣」的證明。(圖/本報資料照片

孫又文進一步指出,臺積電赴大陸設廠,絕對不代表放棄臺灣市場、也不是減少在臺灣擴廠,因爲臺積電最先進的製程、最重要的生產和研發基地都在臺灣,去大陸設廠是爲了商機,把客戶引進臺積電之後,對臺灣纔會更有利。

另外,市場傳出臺積電將全吃蘋果下世代A10處理器訂單法人認爲這是讓臺積電選擇赴大陸投資的重要關鍵之一。對此,臺積電指出,赴大陸設廠不是爲了某些特定客戶。而且,中國南京廠在2018年正式以16奈米投產時,屆時臺積電在臺灣的10奈米制程早已量產一年多。因此,最先進的技術還是留在臺灣。

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曾指出,依照臺積電過去在大陸松江8吋廠的經驗證實,在大陸的單位生產成本都比臺灣高。而且,張忠謀更直接點明:「短期的補貼不能夠彌補長期的成本劣勢。」臺灣的成本優勢遠勝大陸,臺積電即使赴大陸設廠,也是爲了爭取市場客戶的考量,絕對不會是「離家出走」。

▼張忠謀表示,臺積電在臺灣的晶圓產量遠遠領先,這也讓供應鏈中的廠商願意在臺積電附近成立支援單位,「這是去了別的地方,也帶不走的。」(圖/本報資料照片)

▼臺積電產能(圖/本報資料收集)

張忠謀進一步解釋,經濟規模對臺積電來說是非常有利的因素。因爲,在臺灣擁有世界最大晶圓廠聚落的規模經濟。所以,臺積電在臺灣的成本,比其他競爭對手都更低。臺積電在臺灣的晶圓產量遠遠領先,這也讓供應鏈中的廠商願意在臺積電附近成立支援單位,「這是去了別的地方,也帶不走的。」

另外,張忠謀也強調,臺灣還有大陸無法取代的優勢,那就是臺灣有高鐵之後,不管是短期支援或是長期把幾百個工程師從一個廠支援到另一個廠,成本都非常低。至於,大陸設廠的好處,就是針對中國大陸市場,可以取得就地供貨的優勢。

▼張忠謀也強調,臺灣有高鐵之後,不管是短期支援或是長期把幾百個工程師從一個廠支援到另一個廠,成本都非常低。(圖/本報資料照片)

資訊恐慌症發作?下載「ETtoday新聞雲APP」快速補給→iOS:https://goo.gl/rmIDdxAndroid:https://goo.gl/XPe8Uj

一秒掌握世界大小事「ETMetro捷運報APP」離線看不斷線→iOS:https://goo.gl/Dz9IsFAndroid:https://goo.gl/lY8HnE

►►►關注2016,邀請讀者加入《ETtoday筋斗雲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