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令夕改 美郵政恢復收陸港包裹
中美關稅戰開啓新回合,美國郵政4日宣佈,暫停接收來自大陸及香港的包裹,孰料隔一天政策就急轉彎。圖爲中國郵政雲南昆明東部分撥中心。(中新社)
中美貿易戰下關稅大棒連番出招,美國郵政總局(USPS)在當地時間4日晚間宣佈,即日起暫停接收從大陸與香港寄出的包裹,直至另行通知。聲明中沒有說明暫停的原因和時間,僅表示信件不受影響。該做法被解讀,可能會暫時阻止或延遲大陸電商平臺Temu、Shein等零售商的包裹進入美國,並衝擊陸企物流成本。孰料隔一天政策就急轉彎,5日美國郵政表示,將恢復接收所有從中國和香港入境的郵件和包裹。
在歷經僅不到一天的暫停服務後,美國郵政5日表示,將恢復接收所有從中國和香港入境的郵件和包裹,「美國郵政總局和海關及邊境保護局正在密切努力合作,實施高效率的收件機制,來因應新關稅,同時確保最少干擾的包裹遞送。」
不過前一天消息一出,就引發連鎖反應,香港貨運組織5日指出,此舉將對電商平臺帶來嚴重影響,部分貨品可能會滯留香港,同時美國消費者也可能因未能收取貨品而要求退款。
近期中美競爭透過關稅政策連番出招,美國先宣佈對大陸進口產品加徵10%關稅措施4日生效,同時取消價值低於800美元的「小額豁免」條款。根據該條款,價值800美元以下的商品輸入美國可免徵關稅或特定稅項。
但取消價值低於800美元的「小額豁免」條款並非沒有跡象。過去第一任期時川普就認爲,許多中國產品利用郵資折扣,化整爲零寄到美國傾銷,讓美國製造業者處於競爭劣勢而蒙受損失。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CBP)也發佈文件,強調對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也包括所有由香港製造、進口及轉口商品。美國智庫學者指出,這反映香港已失去貿易獨特地位,嚴重打擊國際轉口港地位,掛上香港名號就視爲大陸,也指出大陸難以再借用香港名義逃避美國製裁。
此外,取消小額豁免也將衝擊中國出口企業,特別是義烏、華強北等供應鏈。物流業者表示,空運直郵模式可能轉向海運集拼,海外倉需求增加,推高物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