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美國爲啥對中國專門豁免?

我最近這幾期節目受到了有些朋友的批評。批評的焦點集中在:在美國打我們的時候,我似乎在主張不還手。

這是對我的意思的一種誤解。我有時候主張不還手,這裡的還手是特指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式的不還手,而不是說不採取任何措施。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說法,來自於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制定的《漢謨拉比法典》。意思是你挖了我的眼睛,我也要挖你的眼睛。你打掉我的牙齒,我也要打掉你的牙齒。跟這種說法最接近的中國人的說法應該是:針尖對麥芒。

我在上一期節目裡說過,我們在面對美國有些打壓的時候,在美國打了我們的臉一巴掌以後,我們習慣性的思維是,我也要打它的臉一巴掌。

可很多時候,當我們想打美國人的臉的時候,美國沒有臉,所以不太好打。

比如美國打壓中國在美國的社交和電商平臺抖音和拼多多的時候,如果我們也想打美國在中國的社交平臺,那麼他們的社交和電商平臺沒有一款在中國混的不錯,

美國沒有臉,我們沒法打,我們就只好打屁股。

那打屁股算不算還手呢?在有的朋友看來就不算,在我看來就算。

不過不管怎麼說,他打我臉,我打他屁股,怎麼着我都還是打他了,說是算還手還算說得過去。

而我今天要給朋友們奉獻的一件事情是,確確實實我們沒還手。

但是,我們贏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美國2022年頒佈了一個名叫《通脹削減法案》的法律。

說是要削減通脹,事實上整個法律很少能找到跟削減通脹直接相關的東西。所以這是一個掛羊頭賣狗肉的法案。

掛的羊頭是:削減通脹。

2022年,美國的通貨膨脹很厲害,全年的數字是8%左右,創40年以來新高。單月數字在2022年6月份達到過9.1%。是1980年4月以來的最大漲幅。

美國人民痛恨通貨膨脹,於是政客們趕緊通過一個法案,說是要削減通貨膨脹,也算是給美國人民一個交代。

然而這只是掛的一個羊頭,賣的卻是是狗肉。

狗肉是什麼東西呢?主要集中在氣候和清潔能源上,還附帶上了醫療保健。

我想了這兩年我沒想明白,氣候、清潔能源和醫療保健,跟降低通貨膨脹有什麼邏輯關係?

當然,我也不能絕對說一點關係都沒有。畢竟,隔靴搔癢有的時候也會有點感覺。實在沒感覺,你就全神貫注地去找感覺。感覺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找,總是有的。

這就是美國政客的套路。

美國人民關注的問題,寫在法案的標題上。

美國政客關注的問題,寫在法案的內容上。

所以,美國人民關注的削減通貨膨脹的目標就遲遲不能達到,比如距離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頒佈快兩年了,現在美國的通脹率大約還在3%左右。2024年3月的數字是3.5%,遠遠沒有達到他們自己規定的2%左右的目標。

就這,他們已經喊着要降息了。一降息,肯定會從現在3%左右再往上走,而不會往下走。理由很簡單,加息的情況下都不往下走,一降息,還能往下走嗎?

不過,他們掛的這個羊頭,我們今天不多說,咱們專說他賣的這個狗肉。

這個法案賣的氣候和清潔能源這兩塊狗肉,涉及到一個非常時髦的領域:電動汽車。

美國也是一門心思想發展電動汽車的,因爲用了電動汽車就減少二氧化碳排量,於是海平面上升、地球溫度上升、惡劣天氣等這些氣候問題也能得到解決。

——當然。跟通貨膨脹有啥關係,我還是不明白。

美國人在電動汽車的問題上也是有宏圖大志的。

2021年8月5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命令,要在2030年達成電動車佔美國汽車總銷量40~50%的目標。

如果放眼更遠的未來,電動車在整個汽車領域的佔比就不是40%、50%了,那應該是100%。

所以,美國拼命提倡鼓勵美國人民買電動車,而不要買燃油車。

可是電動車是用新技術整出來的新玩意兒,現在價格比較貴。

對於老百姓來說,不管是電動車還是燃油車,我都是坐在裝有4個輪子上面的小房間裡滿世界跑,什麼東西便宜我就買什麼。錢是我自己的,省下來的錢我還可以在其它地方嗨一下。

所以,老百姓消費時,不是拜登的政治口號管用,而是口袋裡的錢管用。

怎麼辦呢?

好辦:免單。

你買一臺電動車,我給你免點錢。這樣,看起來電動車價比較貴,但你實際掏的腰包比較少,這下你總該要買了吧?

順便說一句,歐盟2023年9月發起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可是不知道是他們眼神不好還是咋滴,就在一年前的2022年8月,美國專門出臺《通脹削減法案》,最吸引人眼球的條款就是對電動汽車進行免單。

所以,美西方的雙標行爲幾乎是隨處可見,我做夢都能舉很多例子。

這事兒咱們今天不扯。咱們繼續說拜登的那個免單。

拜登倒還是蠻攢勁的,那個掛着削減通脹的羊頭、實際上賣着補貼電動汽車的狗肉的名叫《通脹削減法案》的法案規定,美國人買一臺電動汽車,最高可獲得7500美元的稅收抵免。

這個數字確實不小,摺合成人民幣5萬多元錢。

這事說到這兒,都還跟中國沒啥關係。

但是你知道的,美國人這幾年幹事情,如果不扯上中國,如果不打一下中國,那簡直就像不是在幹正事似的。

這次自然不例外。

剛纔所說到的免單,也就是稅收抵免,他們專門規定:

要想享受最高7500美元的稅收抵免,一是整車必須在北美組裝。這意味着中國生產的電動汽車賣到美國,買車的人就享受不了稅收抵免。二是電池組件關鍵原材料必須有一定比例在北美開採或者加工。這意味着他們的車上的電池組件如果含有一定比例的中國生產的產品,那麼買車的人也享受不了稅收抵免了。

好巧不巧的是,不管是電動汽車整車組裝,還是電池組件關鍵原材料,中國都非常厲害。

所以,這個《通脹削減法案》也是一個打壓中國的法案。

不過,這個法案在表達方式上還是遮遮掩掩的,沒有點中國的名。另外他強調北美,那也就是說除了美國和加拿大,其他的人一視同仁。

但是到了2023年12月,他們就不這樣遮遮掩掩了。美國財政部宣佈,從2024年開始,符合減免條件的新能源車不能含有“受關注外國實體”製造和組裝的電池組件。

“受關注外國實體”,是哪些實體呢?回答很明確,朝鮮、中國、俄羅斯、伊朗擁有、控制或管轄的任何公司。

這就點了中國的名,當然還找了朝鮮、俄羅斯和伊朗做伴。

當然,事實上這三個國家在這件事情上也純粹是在美國的官方文件上給中國做個伴。因爲這三個國家在電動汽車和電動汽車電池組件原材料問題上,沒有什麼存在感。

這就好比是,美國人宣佈不準買張三、李四、王五、趙六的洋蔥,可是,只有張三賣洋蔥,李四、王五、趙六基本不賣洋蔥。

你說這是針對誰的?

美國2022年那個掛羊頭賣狗肉的《通脹削減法案》就是這樣打壓中國的。

接下來的問題是,中國反擊了沒有呢?

至少我沒有看到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式的反擊,也就是說,中國沒有我們常規思維意義上的還手。

你是不是覺得憋屈呀?

可是,我今天要告訴你:

中國雖然沒有還手,但是中國贏了。

這叫“自動”打贏。

你可能覺得我在吹牛,那麼請看具體情況。

先說結果。

美國政府5月初宣佈,在2026年底以前,從中國公司獲得石墨等關鍵電動汽車電池原材料,還是可以享受稅收抵免的。

這是我的翻譯。他們的官方原話是這麼說的:

在《通脹削減法案》對電池材料的規定生效之前,將有兩年的寬限期,讓電動汽車和電池製造商在2026年底之前,從非中國公司獲得石墨等關鍵電動汽車電池礦物的替代供應。

如果你不嫌累,請讀原文。如果想偷懶,請讀我的翻譯。

歸納一下:2023年12月他們點名中國,要打中國的電動汽車電池關鍵原材料,以石墨爲主要代表。2024年5月,他們又點名中國,說不打了。

他們爲什麼要對中國這麼好呢?

是他們良心發現了嗎?

我還是那句話,良心,他有那玩意兒嗎?

那他爲啥對中國這麼好了呢?換言之,爲啥中國就搞贏了呢?而且中國沒還手啊?因爲沒聽說中國怎麼反擊。

原因無它,中國在這方面太厲害了。

這還真不是吹的。

中國生產了世界上70%的石墨,並精煉了90%的石墨材料。

那你想想看,美國賣的電動汽車裡面,絕大部分都用了中國的石墨啊。

而美國2023年12月份明確說,只要含有中國的石墨,買車的人就不能享受稅收抵免。

那這下完了,美國大部分車都享受不了美國政府的這個稅收抵免。

美國汽車創新聯盟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在美國銷售的122款電動汽車中,只有13款符合稅收抵免的條件。

簡而言之,要打中國,那麼大部分美國汽車都享受不了稅收抵免。

買車的人享受不了稅收抵免,那麼他自己要掏的腰包就多了。

他要多出錢,那他就不買了。

他不買,美國的電動汽車就賣不動了。

這是邏輯,事實是否如此呢?請看數據:

2024年第一季度,美國電動汽車銷量僅增長3.3%,數量是27萬輛。

對比一下,今年第一季度只增長了3.3%,可是它去年增長了47%。

更要命的是,電動汽車佔美國汽車市場的份額,由去年的9.1%下降到7.15%。

這就是美國財政部2023年12月對打壓中國的石墨等電動汽車電池關鍵材料的政策“狠抓落實”之後的結果。

其實,換個角度分析美國的數據,更恐怖。

美國2024年第一季度電動汽車銷量27萬輛,中國是209萬輛,中國是美國的7.7倍。

中國2024年4月份後面幾周,電動汽車佔汽車總銷量的比例已經超過了50%。行話叫“滲透率”。

而美國第一季度的數字才7.05%。

照這樣下去,美國人啥時候才能趕上中國呢?

順便說一句,前面提到過,拜登2021年8月簽署法案,說美國2030年的時候,電動汽車佔比要達到50%。準確的說是40%~50%。

可是,中國2024年4月份已經達到了50%。

中國比美國領先6年。

而且,前提是美國能夠實現拜登提出的那個目標。我們都知道,美國人提的很多目標都實現不了。

美國跟中國的差距這麼大,而且它的數字還在滑坡。去年電動汽車的佔比是9.1%,今年第一季度下降到7.05%,而他們的奮鬥目標是2030年達到40~50%。

你說美國人着急不着急?

着急怎麼辦呢?要想轍呀,還是要拼命的讓美國老百姓買電動汽車啊。

怎麼讓美國人民買呢?那還是要“狠抓落實”美國的那個稅收減免政策啊。

怎麼狠抓落實呢?

去年12月份他們說汽車裡面只要有中國的石墨等材料,那就不減免。結果大部分車裡面都有中國的石墨,所以大部分的車都不能減免。

那現在只能是,汽車裡面如果有中國產的石墨材料,那還是減免吧。

於是,美國在這個問題上就暫時不打中國了。而且,文件只說了中國,言下之意,其他國家照舊。所以,這是對中國的一次定向豁免。

目前說的期限是截止到2026年底。——放下屠刀,“裝”佛兩年。

從博弈的角度看問題,這件事情上的這一個回合,中國贏了。

可是,中國沒有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式的反擊啊!我猜,最多,大約只會在4月份耶倫和布林肯訪問中國的時候,中國提了一下要求。

這能算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式的反擊嗎?我認爲不能算。

所以,中國這一個回合是“自動”贏的。

爲什麼會“自動”贏呢?

只是因爲中國在這個領域太厲害了。

我們發現,最趁手的反擊手段是,自己足夠厲害。

你打我,我不還手,但是你打不贏我,最後不打了,這大概就叫境界吧。

我們還可以延伸思考一下:這樣的次數多了,他還會打嗎?

我們還可以延伸思考一下:爲什麼他現在還在打呀?因爲他們吃這樣的虧還少了。

爲什麼他們現在吃這樣的虧還少呢?因爲有些地方我們還不夠厲害。

所以我總是在說,中美博弈中我們最重要的事情是,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劍拔弩張,互不相讓的緊張氣氛,那是場面上的事。

這個氣氛要要,有的時候也要挖敵人一隻眼睛下來。

血淋淋的場面,我們見過,從來不怕。

但我們自己心中一定要有數,發展自己纔是最大的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