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檔飆股去年狂噴148% 散戶當心背後3大警訊

2022年臺股漲幅前10名排行,雷虎以148%名列第8。然而,投資人必須深究,雷虎是真的靠無人機轉型成功了,抑或只是一場軍工話題的追捧而已?(圖/財訊提供)

根據《財訊》報導,在軍工題材持續發酵下,2022年8月,國內無人機領導廠雷虎與中華電信衛星設備合作,在蔡英文總統親自巡視後,雷虎股價一路飆升。根據證交所統計,2022年臺股漲幅前10名排行,雷虎大漲148%排名第8;在全球股市重挫的大環境裡,顯得格外亮眼。

雷虎從精密機械加工起家,後來專研無人載具,2019年即與中華電信合作,在2019年推出「防救災行動通訊空中基地臺」,這是領先全球業界推出無人機基地臺與無人機中繼的解決方案。當時本刊採訪雷虎董事長陳冠如時,他強調,臺灣一直以來都是遙控飛機的出口大國,很多零組件的供應鏈都已經成熟,但無人機需要更高層次的技術,市場分衆,而臺灣業者不僅資本額不足,轉型也需要時間。

觀察1 大戶持股持續減碼

《財訊》報導指出,如今無人機的話題再度引起討論,近來雷虎股價也跟着飆高,本刊從大戶動向、營運狀況、淨值評價3個面向,提醒投資人在樂觀氣氛下,仍然需要保持風險控管。

股市常提到,「籌碼在大戶手上,再大的利空也會漲」,這是因爲大戶瞭解公司未來營運走向,若前景看好,自然是持續加碼。以此檢視,雷虎股價自2022年8月開始啓動,從17元一路飆漲至49元高點。

《財訊》分析,倘若上漲真的是因接下來市場展望良好,那麼大股東也應該持續增加持股纔對。但從雷虎千張大戶持股比率觀察,大戶持股從2022年8月的27%,一路隨着股價上漲而減持到12月底已經降至20.4%。

「成爲飆股的要素之一,往往伴隨着營收爆炸性的成長。」法人解釋,到底是飆股,還是「妖股」,營收是否有跟着題材一起發酵,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察指標。

觀察2 營收穫利未見成長

《財訊》報導指出,舉例來說,2020年疫情爆發之際,口罩大缺貨,恆大飆漲10倍,衝上史無前例的天價200元之上;當時很多法人機構敢佈局,主要原因是當時恆大的營收實在太好了,整體的獲利數字也開出來了,股價與營運成長動能是相匹配的。此外,2021年的貨櫃三雄股價暴漲的情況也相同,在缺船缺人及運費調漲下,3家航運公司的獲利都創下歷史新高,是「飆股」的典型代表。

相較之下,軍工股在2022年喊得震天價響,但觀察雷虎的營收,始終難以突破單月1億元的門檻;累積前11月營收9.8億元,仍較前1年同期衰退10%,至今沒有看到轉型的跡象,也無大幅成長的無人機訂單;或許這正是雷虎股價一直漲,卻仍不見法人機構進場,主要還是需要時間觀察實績。